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李仁杰:中国版巴III不宜一刀切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6日 05: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贾玉宝 卢先兵 深圳报道

  “中国的银行业没有靠巴塞尔协议走出困境,不见得巴塞尔III就是一个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近日在接受本报专访时称,但中国必须学习,同时形成巴塞尔协议中国版。此前市场有过度解读,银监会目前提出了拨贷比等概念,巴III中国版正在逐步成型。

  至于达成巴III和巴III中国版的时间表,李仁杰称,没有必要一刀切,大银行尤其是已经走出去的大银行、像兴业银行这样的中型银行、市场在一定区域的小银行,应各有其达标的时间表,有的短期内还不需要这样的时间表。

  巴III针对跨国大银行

  《21世纪》:巴塞尔协议III会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李仁杰:据了解,我国银行业监管机关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讲中国版的巴III。实际上巴塞尔Ⅱ还没有在全球银行业全部铺开,一下子就跳到了巴塞尔III,什么原因?我觉得,是因为通过这次金融危机发现还有很多监管的漏洞,现在巴塞尔III是针对这些监管的漏洞,大家在国际上形成了新的共识。

  我个人认为,不见得巴塞尔III就是一个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仅仅巴塞尔III,就是过去的巴塞尔Ⅱ也不是在全球所有银行都推广的。客观地看,巴III(甚至包括巴Ⅱ),首先针对的是那些跨国经营的大银行,它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为国际化经营、业务比较复杂的金融机构提供一套各国认同的监管标准和规范,以此更好推动国际金融体系重构,并不是说所有的银行,不分大中小、不分国别,都要严格按照这个标准去做。

  《21世纪》:兴业银行对巴III的思考方向在哪里?

  李仁杰:现在之所以讲巴塞尔III中国版,前提是大家都认识到,巴塞尔协议在中国的落地执行必须要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不可能简单照搬照套。我相信监管部门不会一刀切。比如,对于那些主要局限在很小的区域市场经营的城商行、农信社,是不是也要套用巴塞尔III的监管标准?显然没有必要。

  对于我们这一类中型银行,要不要学习、理解巴III的精神,要不要按照其中的理念、方法、工具去做?要,因为这确实是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市场国家金融机构多年经验教训的总结,其中有很多是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但简单的生搬硬套肯定不行。

  巴III中国版是关键

  《21世纪》:在你看来,巴III在中国金融机构实施的路径应该是怎样的?

  李仁杰:首先,不同的机构要求应该不同。比如,像那些早就已经跨出国门的大银行,在全世界收购、经营,他们肯定要先行一步,因为如果不按照这个标准,到别的国家,人家就不接受你。而像兴业银行这样主要还是在国内经营的中小型银行,就没有必要急着在2011年、2012年就要求这样做。

  其次,具体指标的落地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比如,巴III提出了“杠杆率”指标,为什么会提这个指标?原因是跨国大银行业务结构、产品结构太复杂,算不清楚,从简化操作的角度,干脆就提一个比较简单实用的指标。有没有道理?有道理,我们也很赞成。还有拨贷比指标,我理解,拨贷比应该是一个动态拨备的概念,也就是在效益比较好、利润比较高的时候,可以多提一点拨备,为后面经济低潮的时候做准备。当然,这种做法目前在实践上还没有先例,其成果还有待实践检验,但理念是对的。在具体要求上,银监会初步提出来的达标要求是2.5%,这很大程度上是根据监管经验和对全行业平均风险水平的主观判断提出来的。在具体操作上,应该也不是一刀切,对不同的机构,还是要有不同的标准,以及逐步达到这些标准的不同的时间表安排。

  这个问题,我觉得前段时间社会上有一点过分解读。事实上,这个指标对银行的冲击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第一,这个指标并不是要求立马就要达到,应该是分步、逐年达标的,这样国内银行完全有能力消化;第二,这个指标本质上对银行防范风险是有好处的,它起到一种“熨平”经济周期对银行经营影响的作用,在经营比较好的时候多提一点拨备,这有什么不好吗?

  《21世纪》:关键是,比例怎么确立?

  李仁杰:我理解,这个比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也就是它会随着经济周期以及银行的经营状况动态调整,不是始终如一,一刀切。

  《21世纪》:中国版巴III对银行而言长期是利好。

  李仁杰:从资本市场来讲,我觉得今年大家对这个问题解读过度、反应过度,不管是从短期,还是长期看,监管的加强都是利好。具体来看,短期内,今年各家银行的报表都很亮丽,利润肯定很好,资产质量也很稳定;长期看,银行的发展预期也是很好的。另外,提高拨贷比,其实是监管机关站在银行业的角度,通过与财税部门沟通,为银行争取更多的支持,这不也是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