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经济时评:别把非洲让给中国的混乱逻辑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6日 07: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 苏舟 袁源 编译报道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邱 林

  中国注资数十亿美元到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对中国这一政策德国人表示质疑。由于德国最近也把发展投资的重点转移到非洲,而中国成了德国的“眼中钉”。 11月底“德国之声”广播电台以“不能把非洲拱手让给中国人”为题报道说,德国最大的钢铁企业蒂森·克虏伯总裁舒尔茨在德国原材料大会上说:“我们不能把非洲拱手让给中国人。”(12月16日《环球时报》)

  这说明,德国人对中国在非洲投资,并与德国竞争显然有些不快,他们竟然说出了“不能把非洲拱手让给中国人”这样的话。可是,该如何解释德国人批评中国时所表现出的种种逻辑混乱呢?有分析认为,这与德国、法国、英国和葡萄牙等老欧洲国家自身的处境和对中国崛起的复杂情绪有关。那就是,既无法回避中国在非洲投资的事实,又不愿看到中国的影响力在非洲扩大。

  目前,老欧洲国家对非投资的数额与中国相比不占优势,即使他们投资也要贴上人权之类的标签,不少非洲国家并不乐意。对于那些担心中国实力与日俱增的老欧洲人而言,现在又多了一个值得他们保持警惕的理由。在他们看来,中国没用一兵一卒,就“闯进”了他们用炮舰并流着鲜血征服的非洲前殖民地国家。

  因此,非洲成了中国与老欧洲国家激辩外交道德的主要舞台,这些国家的媒体极力将中国描述成“贪婪地四处寻找资源”的怪兽,并给中国戴上“新殖民主义”的帽子。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的一篇评论认为,北京的政策是进行援助时不附加政治和经济改革条件,这一直受到西方批评,称中国的援助助长了腐败、无效率和坏的政策管理。

  中国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的原则被说成是罪过,这不公平。事实上,非洲的奴隶和黄金,帮助老欧洲列强实现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非洲的原材料和市场,又是它们完成工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可以说,非洲的血泪堆积出了老欧洲国家的发展。一些老欧洲国家把非洲当成自己的后院,是非洲的前宗主国。对非洲,他们历来把它看做是自己的“囊中之物”:非洲最好的油田是西方跨国巨头在开采,通讯等基础设施也大都由老欧洲国家的大公司掌握。

  如今,中国人进来,当然让老欧洲国家很不舒服了。目前对他们对中国主要采取的是两手政策:一方面使中国丧失信誉,另一方面使非洲成为他们的交易伙伴。这就是他们正在做的:通过暗示中国过去没有足够人权质疑中国信誉,并认为跟这种国家做生意不道德。同样,想跟中国做生意的非洲国家也在寻找最佳发展途径;他们不愿老欧洲国家过分关心他们的政府治理、人权和腐败。

  例如,今年7月,中国政府与尼日利亚政府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中方将投资80亿美元在尼日利亚兴建一座炼油厂。这是中国加大对尼日利亚石油行业投资的最新行动。在老欧洲国家看来,简直就是在赌博。尼日利亚消费的成品油85%来自进口,而当地盛产的原油则全部用于出口,这容易引发国内矛盾。但是,中尼合作一致很正常,生意归生意,尼方的国内事务中方概不插手。

  法国著名学者贝尔特朗·巴蒂曾把非洲定义为“中国、印度和巴西的劳工地”,认为“这些新兴国正在取代从前的殖民势力”。他分析说,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对非洲的进军有着相当强大的优势:没有殖民的过去,也不计较(对象国的)人权、整体和专制问题。而法国、英国、比利时和葡萄牙不断地在自己曾经的牧场上受挫。

  贝尔特朗·巴蒂的观点代表了老欧洲人的思维惯性。他们在思想上依然固守西方中心至上意识,可是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世界格局变化的现实却与他们的想像越来越远。因而这种思维惯性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产生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老欧洲国家依然视自己为世界的中心,傲慢地指点着其他国家,可他们经常痛苦地发现,他们不仅无法帮助世界解决迫切的全球性问题,反倒总是为世界制造麻烦。

  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国,对于经济呈上升趋势的其他新兴国家,一旦触及非洲大陆,老欧洲国家的敏感神经都会立刻绷紧。然而,中国进入非洲,不是用坦克或社会主义宣传,而是用投资和魅力攻势。况且,中国投资非洲是必然的趋势,因为中国的资本要寻求出路是其一,制造业的外迁以绕过西方国家的贸易壁垒或许是更为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