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以持续改革心态推动结构调整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6日 10: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证券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明年经济工作中,各方面要切实把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其中,尤其提到要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在我们看来,“决心”和“勇气”四个字格外珍贵。原因无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非一个新的提法,早在十年前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就被确定为“十五”计划的主线之一。当宝贵的十年一晃而过的时候,我们回头看却发现仍然站在起点踯躅不前。

  那么,为何陷入这样一个“年年提、年年忘”的怪圈之中不能自拔?主要困难在于实现这种转变存在着若干重大的体制性问题,也就是过去计划经济所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没有消除,如各级政府依然保持着土地等重要资源的配置权力;GDP“指挥棒”没有消除;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没有市场化等。而同样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到了一个几乎不改革就无路可走的地步。诸如人民币升值压力、劳动力成本、环境污染、土地成本过快上升、收入分配不均等等,犹如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一座座大山。

  而从历史上来看,其实有很多机会摆在我们面前,却没有去珍惜。中国经济起起伏伏几十年,总是被很多似乎是不解决就无法度过的短期目标所“绑架”。比如说房地产行业,2008年就应该来一次行业调整,但金融危机不仅干扰了调整,还救了所有房地产商。后来的房价高涨、今年以来的持续调控,实际上就是为当时的调整中断“还债”。但现在房价高了,调整的难度和成本都更大了。类似的事情在其他产业领域也存在,比如节能减排、产业升级,金融危机之前也在搞,后来同样因为经济刺激计划而停顿。到了现在,决策层总算鼓起勇气要彻底根治这些长期困扰的顽疾。但需要提醒的是,这些调整不是短期能够见到成效的,不仅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更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必须用改革的思维来对待。

  问题就在于,为短期目标服务与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态不仅影响着过去的经济调整,有迹象表明,同样在干扰着现在的决策。

  拿房地产来说,年初以来高调推进调控,其根本目标应该着眼于解决中国经济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严重、民生压力过大的问题,但半年已经过去,情况又如何呢?统计数字显示,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持续上涨、各大城市卖地收入凯歌高奏、各种概念推动下的炒作之风依然盛行,一切的一切都在显示,万里长征连第一步都没有迈过,但已经有舆论在为结束调控“吹风”。住建部政策人士就认为,明年的房地产市场将呈现房屋销售量会有所增加、房价和地价渐趋稳定、投资性购房将减少、房地产业发展的大环境看好等四种特征。言下之意,房地产调控即将见成效,可以收手了。

  值得警惕的是,持有类似观点的还不止住建部,也不局限于房地产。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汪寿阳近日也表示,“总体看,中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已经达到预期目标”,其理由在于,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达到比较好的预期。但外贸领域改革的目的就仅仅在于此吗?实际上,很多所谓的高新技术产品只不过是新的、层次更高的加工贸易而已。如果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缺乏定价权的缺陷这么快就解决了,那只能是一个神话。

  也许,上述看法还不足以去怀疑转型的决心,不过,更多的苗头却在快速显现。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一个关键点就是扩大内需,但如果居民手上无钱,拿什么去购买?正确的思路本应是大规模减税,还富于民,但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房产税、资源税、环境税等新税种是层出不穷,各种“费改税”方案更是博得各级政府一片赞同。在如此这般的加税时代,今后恐怕还得依靠投资和出口这对伤痕累累的“轮子”了。诸如此类,难以言尽。从根本上说,还是决心难下,勇气未足。

  总之,对于结构调整,应该提到改革的高度来看待,以改革思维来推动,而不能因为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经济出现了波动,在政策上就摇摆不定。最值得警惕的是,如果因此打乱了既定的安排,在政策优先度上进行调整,必然使得这次好不容易下定的决心再次湮灭,最终还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作者为安邦咨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