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地缘政治这盘棋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7日 02: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袁 东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离不开良好的地缘政治格局。正是过去三十多年地缘政治以至国际政治格局的好转与相对稳定,才使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瞩目成就。两者间是个良性互动的过程。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促动了周边地缘政治的改善。“上海合作组织”成为中国同俄罗斯和中亚四国交流合作的平台,以此展开包括经济、政治乃至军事方面的讨论与合作。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包括东盟10+1,东盟10+3,以至最近启动的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使得中国同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磋商与经济合作的机制经常化。现在,中、日、韩三国有关东北亚合作的机制,也在探讨和推进之中。中国牵头的有关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六方会谈,已持续多年。中国与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签署自由贸易协议,乃至APEC这样多边与双边区域政治协调机制的建设,都有了长足进展。这对确保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能源原材料供给以及产品市场扩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自从今年以来,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却接连发出不和谐之声,甚至出现了紧张态势,其中,无一没有美国的身影。别说有关国家在南中国海的干扰、日本对我国东海的主权挑衅,单说这次美韩军队的黄海军事演习,美国航母首次驶入了距中国山东半岛的最近处仅170多公里黄海海域。

  长期以来,尤其是二战以后,对东亚和东南亚,美国是以提供军事保护为名,影响甚至主导着该区域的政治格局,维护其经济利益的。

  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周边地缘政治格局的不断改善,无疑是对美国在东亚和东南亚利益的挑战。无论如何,美国都不会情愿承认在该地区影响力的慢慢衰微,更不情愿自动退居次要地位。

  可是,过去十年,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已在悄悄发生变化。美国并非不清楚,这一变化的根源来自中国力量的增强。而且毋庸置疑,中国影响力还会继续增强。所以,美国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必将继续寻求一切可能的机会和间隙,插手这一地区的政治事务。不管美国政府如何再三表明矛头不是针对中国的,但事实是,美国没有哪一次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插手和扰动不是针对着中国而来的。美国的每次干扰,都是依仗其在该地区的军事力量。恐怕今后多年内,美国联合个别国家,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军演不是趋于减少,而是日渐增多。

  美国以军演等干扰活动对中国施压,很多时候是为了换得中国对其某些经济政策要求的妥协。比如,最近几年一直对中国施压的人民币汇率问题。深陷2008年以来严重金融经济危机之中的奥巴马民主党政府,试图通过贸易翻倍、再工业化和基础设施改造计划等走出危机。现在看来,效果极其有限。仅仅高额人力成本一项,就足以使贸易翻倍和再工业化计划搁浅,至少难以解决美国贸易赤字和失业问题。如果白宫寻求借口,大幅扩大军事开支,会对美国经济有着短时间的强心针效应,因为军工在美国经济中,尤其是制造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的是,美国近一年来一而再地插手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军事的行动,到底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但我们非常清楚,假如白宫真有这样的打算,那将是极其危险的。无论对美国摆脱危机的阴影,还是对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增长,以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大体稳定,都是极为不利的。

  对中国经济增长而言,除了自身内部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主导因素外,地缘政治及全球政治格局变动将是至关重要的外部制约。如何不断努力化解这种制约,确保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过去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然是中国政府的一项艰巨任务。由于这一任务涉及各种各样的因素,有些因素更是短期内我们所难以把控的,因此,可以确认的是,中国经济波动的相当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无论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设计与实施,还是微观经济体的预期与具体经营,都不容忽视。

  由于美国是当前和今后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建设中绕不开的重要干扰力量,因而,为了不断改善地缘政治局面,一方面,中国应当着眼长远,不断拓展视野,沉着、理性地妥善应对和解决周边热点问题,进一步密切并改进与各类双边与多边合作组织的关系,使其成为讨论和解决区域问题的机制化、常态化有效平台,以此减少美国介入的借口与机会。另一方面,更应积极有效利用包括G20和联合国在内的现有全球治理平台,以及中欧峰会、中非论坛等重要双边交流组织,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对美国形成某些制衡,换取同美国对话与合作的筹码。

  应当充分认识到,当前和可预期的将来,美国仍然是中国最重要的外交对象,中美关系仍然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所以,应在已有的中美战略对话机制基础上,不断推进双边对话合作机制的建设,探索更深入有效的、既有斗争又有互利互惠的合作渠道。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