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7日 08:1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京报
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美国股市的第三波上市浪潮,在经历过首日开盘狂涨的浮华之后,渐渐在一次次诉讼、下跌、质疑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美国上市,迄今为止有三波比较明显的浪潮。第一波,互联网门户上市;第二波,是盛大、巨人等网络游戏公司上市。这两波上市公司的共同特点,是上市前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盈利模式,也有了较为稳定的正现金收入流;从长远看,公司有持续给股东提供回报的能力,值得投资者买入其股票。
这两波企业的成功上市,为“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资本市场的互联网题材中,开了个好头,这是中国概念被看好的历史因素。
自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以来,中国经济在四万亿投资和天量信贷的刺激下,率先恢复了GDP的高速增长。在奉行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美国投资者看来,GDP的高速增长几乎等同于“经济复苏”,因此有不少媒体也发出了“中国经济奇迹”的惊叹。在这种光环下,中国赴美上市的企业,身上多了一层“巨大市场”的华丽外衣,这是中国概念被看好的地域因素。
此外,还有企业的自我包装。这在第三波美国上市浪潮中较为明显:麦考林上市时,号称“中国第一家B2C企业”;当当被当作中国亚马逊,其自己的定位是“网上沃尔玛”;优酷则放弃了中国Youtube这一现成的定位,自己找了个“HULU+NETFLIX”的帽子戴上。因为Youtube现在也没赢利,主打高清视频的HULU和在线视频点播的NETFLIX则早就有了正现金收入。由于“被包装”的美国企业被当地资本市场熟知,所以这几家企业上市早期,股价都受到了追捧。
问题在于,在发展已经较为完善的美国股市,A股常见的找题材、资金托市、庄家操作的手法可能会成功于一时,却不可能像它们在A股那样长期称雄。美国投资者归根到底要进行的是长期价值投资,这从股市手续费高昂等制度设计就可以看出来,美股不鼓励短线炒作。
在这个前提下,这一波中国概念股还能坚挺多久呢?我们看到,支撑它们被看好的因素里,中国经济本身已经面临通货膨胀的巨大威胁,一些经济学家发出了“二次探底”的警告;美国流动性泛滥也将导致新的泡沫威胁,不断流入市场的新印美元严重打乱了估值体系。
至于这几家上市公司的包装,行内人早已指出了其脆弱性。麦考林的主业并非线上电子商务而是线下邮购;当当更是无法与亚马逊、沃尔玛相提并论,后两者发达的IT支撑系统、物流系统和全方位的信息系统,在IT企业中都名列前茅,当当与它们最大的相似之处,可能只是售卖的货品相近,而这是最表面化的相似。至于在上市时还在亏损的优酷,它也无法与HULU相比,因为后者的大股东就是视频版权方;而NETFLIX的付费点播模式,在中国市场现状下难以推广。
奇迹破灭、包装被撕、资金泛滥,这些利好因素共同的破灭,伤及的只能是第四个因素:中国概念股的良好印象。在2010年末这一场中国概念炒作中,受伤害最大的,可能是那些还没来得及去美国上市的公司。
□花落去(北京 媒体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