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北京治堵的规划之思:“睡城”带来拥堵烦恼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7日 09:2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提要】由于交通过于拥堵,天通苑早早就得了一个“添堵苑”的别称,等到人们结束了一天的拥堵,回到家中,已经夜深人静,所以又被称作“睡城”。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北京市频频出招,但是上班、上学、看病……如果不进城,几乎啥事儿都干不成。城市规划的缺失,让他们做出了为北京“添堵”的无奈选择……

  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2010全球城市排行榜上,北京凭借城市规模、经济实力、商业活动等综合影响力入围前15强。然而,今年7月,国内多家媒体评选的“中国十大最幸福城市”,北京却榜上无名。城市的交通恶化,成了损伤北京居民的幸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北京,不少人住在城郊,而工作却在城内。他们每天以极慢的速度,往返于进出城区的路上,成为北京拥堵困局的制造者,和受害者。即将出台的治堵新政能否让他们看到走出困局的出路?请听特别策划《求解北京拥堵困局》第五篇《规划之思——“睡城”如何带来的拥堵烦恼》。

  12月16号,北京遭遇了十年来的最低温度,气温达到零下11度。早晨7点零2分,家住北京天通苑社区的宋先生一手拎包,一手抓着一个吃了一半的面包,匆匆钻进了自家的汽车。他说,今天太冷了,起床稍微慢了点儿,就错过了天通苑出行的黄金时间。

  宋先生:没事儿的话就晚点儿走,躲开高峰,有事儿头7点就得杀出去,差十分钟七点必须杀到立水桥,如果你杀不出去,这一段两站地,大约得走四十分钟,如果七点之前,大约也就是十分钟就能杀出去。

  宋先生一连串用了一个动词——“杀”,精准的描述了天通苑居民开车上班、突出重围的场景。7点38分,在天通苑进城的必经之路——立汤路上,记者乘坐的出租车30分钟前进了不到3公里。

  由于交通过于拥堵,天通苑早早就得了一个“添堵苑”的别称,等到人们结束了一天的拥堵,回到家中,已经夜深人静,所以又被称作“睡城”。

  饱受堵车困扰的天通苑居民自发组织了“地铁站口争夺战”,最终让地铁13号线和5号线“双轨落户”,然而,公共交通的建设并没能阻止交通拥堵的进一步恶化。

  居民何先生:很多开车的人,他过去发现地铁通了,都坐地铁,后来发现挤得上也上不上去,下也下不来,这些开车的人就继续开车。像现在五号线,我挤起来都费劲,更不用说上了年纪的和那些小姑娘。

  在北京,天通苑仅仅是一个缩影,回龙观、通州、大兴、房山、亦庄,都建有或正在建设庞大的公共交通网络,然而,这些位于城区周围的大型“睡城”,仍然每天不停地上演着潮起潮落一样的拥堵高峰。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北京市频频出招,“限行”、“限购”、“拥堵费”等史上最严厉的治堵措施也开始在坊间流传。然而,和“睡城”的居民聊聊天,您就会发现,这些措施并不能打消他们驾车出行的决心,因为,上班、上学、看病……如果不进城,几乎啥事儿都干不成。城市规划的缺失,让他们做出了为北京“添堵”的无奈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认为,生活在睡城里的百万人口每天的两次大迁移,是北京拥堵现状的关键原因之一;“睡城”,已经成为治理交通拥堵不可回避的城市痼疾。

  建一个卫星城,只是作为居住区,把他的居住和工作生活完全割裂开来,来回奔波,形成睡城。

  从13号开始征求意见的《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征求意见稿》中,综合措施第一项,就是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日前公布的《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也提出,鼓励就近就业。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天通苑居民来说,就近就业只是一纸空谈。

  记者:政府提倡就近就业,您觉得天通苑这边有什么就业机会呢?

  居民:没有,几乎没有,都是小商小贩,没有什么大的公司。

  天通苑拥有30多万人口,超过澳门总人口的一半,被誉为“亚洲最大的社区”。然而,方圆十公里内,没有一所企业园区,甚至没有一家成规模的写字楼。

  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尹稚告诉记者,天通苑和回龙观等成为“睡城”的最大教训,就在于城市规划的缺失。

  在城市新区拓展的过程中最基本的道理,就是应当尽可能做到“职住平衡”,就是一个新区开发时,不应当仅仅提供居住场所,还应该提供就业场所。

  按理说,天通苑的房子可比城区便宜多了,为什么企业、单位不愿意落在天通苑呢?天通苑居民孙先生自己开了一家小公司,原本打算选址在天通苑附近。可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进城。政府部门都在城里,公司要是设在天通苑,办事儿就太不方便了。

  孙先生:不是说我今天要串亲戚,太堵了,能不出去就不出了。这是没办法,要办事儿,人家规定就这几天办事儿,你不办就不行,而且就在城里。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尹稚认为,政府一直在号召疏解中心城功能,向新城发展,然而,政府职能却迟迟不愿离开城区。

  尹稚:政府职能应该优先疏散,所有的政府职能都扎在旧城里面,政府不走,企业是靠政府办事儿来活着的,你不走,怎么可能带动他走?北京市最好的医院和学校绝大部分都在四环以内,你动员来百姓出去工作、出去生活,怎么可能?他们的医疗、教育问题怎么解决?

  天通苑居民何女士每天都要6点起床,因为她要保证在7点半之前把儿子送到20公里外的中关村第一小学。当记者问起“为什么不就近就学”时,她反问记者:“你有没有孩子?”

  何女士:等你有孩子你就知道了,为什么让孩子那么远去上学,因为学校好,昌平的教育肯定不如城几区,所以送孩子进城上学,太不可避免了。

  有人说,北京这座城市就像一张大饼,四环、五环、六环,再加上河北正准备着力打造的“环北京经济圈”,眼看这张大饼越摊越大,核心功能却都在饼中心。如此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治理交通拥堵,城市规划将是无法避免的思索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