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城市垃圾围城的背后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7日 20: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UBN记者 黄婧 综合报道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加上到“十二五”末,城镇人口预计达到7亿人,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市垃圾处理日益成为现代城市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垃圾围城给中国城市发展提出了思考。

  垃圾困扰城市发展

  中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城市,正深陷垃圾围城的困局。城市和人的运转,每年产生上亿吨的垃圾。不断增长的城市垃圾,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

  不只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众多中小城市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垃圾围城给中国城市敲响了警钟,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据统计,全国1/4的城市已基本没有垃圾填埋堆放场地。

  垃圾围城问题虽早已出现,但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很多城市都在垃圾处理问题上走了弯路,以往简单地堆放、填埋,却为日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许多地方一味追求GDP,忽视环保,导致今日城市垃圾围城的困境。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垃圾处理以及由此引发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各级城市政府管理者的难题。

  中联重科副总裁万钧认为,在现有的条件下,垃圾处理仍然面临投资巨大、产出较少的问题,对资金、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仍然偏弱,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政策优惠。建立一套包括垃圾减量、分类回收等在内的合理有效的综合性处理体系已经势在必行。

  垃圾处理体制需健全

  在处理环境问题的时候要充分结合经济形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生态化转型,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倡导绿色消费。坚持环境保护和城乡一体化并举,将垃圾处理纳入循环经济发展之中,注重以环境促发展、以生态创优势。

  对中小城市而言,通过强有力的宣传与动员,能够巩固群众的卫生观念,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进而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同时,政府也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督与辅助体系,带动中小城市垃圾处理难题的解决。

  在日常生活中,公众不仅应该关注环保,更应积极参与其中。由于垃圾问题一直困扰大中城市,而不少城市也都在推行垃圾分类,但响应度不高,究其原因,在于居民的参与度并不热情。一些小区管理者进行垃圾分类实名制,这其中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是想进行道德约束,二是便于责任追究。

  资料显示,在德国,每家的垃圾袋上都有一长串条形码,记录着居民的身份信息,能轻易找出乱扔垃圾的人,随之而来的或是个人税率的提高,或是社会福利的下降。在这样系统健全的制度约束下,每位市民都不得不检点自己的行为。

  据统计,瑞士的垃圾回收率是非常高的,70%的废纸、95%的废玻璃以及近90%的铝罐都得到了回收,废旧电池的回收率也达到了2/3,均处于欧洲领先地位。厨余垃圾则会跟落叶之类的生态垃圾一起放在特殊的垃圾箱里进行堆肥,这种堆肥垃圾箱几乎是每个住宅区都有。

  近日,北京市法制办公布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征集意见,明确指出北京将逐步实行垃圾计量收费,市民普遍关心的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也由此正式摆上台面。健全城市垃圾资源化管理,提升管理能力迫在眉睫。

  产业化运作是唯一出路

  城市垃圾处理产业的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处理生活垃圾既要坚持“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收集,鼓励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又必须全盘考虑,将“产业链”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规划和培育,使各环节都协调发展,实行产业化处理以提高回收利用率,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科院能源所特聘研究员沈剑山认为,垃圾可以说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与财富。以建筑垃圾为例,据了解,美国政府曾出台《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倒。主要是进行综合利用、分级处理、高级利用以及法律规范。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学院马建勋教授认为,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的最终途径,应该是资源化利用,走循环经济的路子。

  我国正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引进先进技术,自主创新,同时,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改善投融资环境,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外资等多种资本投入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最终建立起一套垃圾处理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