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药妆严查启动 标准拟出台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7日 20: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UBN记者 宋博 北京报道

  “药妆无标准”是化妆品行业的老问题,多年来,标准缺失一直困扰着业界,但却不影响其在市场上的火热。随着我国药妆产业的迅猛发展,专家预测,2010年我国药妆市场容量将达到480亿元,占到化妆品市场的40%,且仍会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面对巨大的市场诱惑,很多化妆品企业纷纷转向药妆开发销售。

  不过,日前国家有关部门的举措似乎要给药妆市场带来新的波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要求从明年4月1日起,国产及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都需要换新的编号;而后又突然发布通知,要求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药妆”、“医学护肤品”进行严查。不少企业也透露,明年4月1日后有关“特殊用途化妆品证”都很难批。药妆严查将会给药妆市场来带怎样的改变?

  市场发展迅速促标准出台

  据了解,目前国家只有“特殊用途化妆品”定义但无“药妆”定义,而“国家队”特殊用途化妆品的监管同样加强了。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也发文公布《化妆品产品技术要求规范》,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从明年4月1日起,祛斑、防晒等特殊用途化妆品要重新换编号。一化妆品企业负责人陈先生告诉记者,“这一规定公布后,明年4月1日后的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号就很难拿到了,估计是国家通过换编号大大加强对特殊用途化妆品的监管。”

  国家为何突然加强对特殊用途化妆品及现时流行的“药妆”监管?这是否意味着“药妆”标准即将出台?知情人士就称,“药妆”目前依然无标准,而以上两个文件的背景,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在近期的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化妆品违规标识和宣称为“药妆”的现象严重误导和欺骗消费者。参与国家化妆品法规的相关人士也透露,国家有关部门确实已经对药妆定义进行起草,但何时能出台暂时仍未定。

  业界对于国家的举措均称,这与“药妆”市场的迅速发展有关。虽然“药妆”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此现象却有逐渐升温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170多家制药企业涉足日化领域;而日化企业也没闲着,最具代表性的是上海家化和资生堂都在今年年初正式推出新品牌以进入药妆市场。业界分析指出,未来5年到10年,主导化妆品市场的将是天然植物及中草药,本土企业将在这一领域继续深耕。

  市场引导 消费教育需加强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可达到1200亿元,而作为其中一个细分领域的“药妆”市场份额将由现在的20%增长到40%,总额将达480亿元。

  近年,外资巨头纷纷瞄准中国,英国Simple高调进入中国药妆市场,德国的德丽芙系列产品也以药妆之名来中国“淘金”,而本土品牌依然乏善可陈,整个市场缺乏本土的领导性品牌。

  阿贝尔总经理张志伟感触颇深。他认为,尽管药妆在中国化妆品市场蓬勃发展,然而现实是,早先涉足药妆的海王星辰、北京金象等连锁药店,未能在系统内大批量复制“药妆”模式,大部分药店都止于药妆专柜的尝试阶段,难以突破自身的发展瓶颈,树立自己的品牌。没有稳定的盈利模式,就无法有效复制产业链条。由此专家们纷纷指出,药妆正名刻不容缓,这样药妆才能名正言顺地真正在中国落地生根。

  “出现这种现状的核心是上下游供应链没有共同努力去加强对消费者的前期教育。”在中国化妆品行业资深人士吴志刚看来,一些本土药妆企业对待渠道模棱两可,很少能拿出足够的资源进行持续的消费者教育。

  目前,中国有日化企业4000多家,共有2万多个品牌,可是年销售额单品上亿元的并不多,10亿元以上的只有5~6家。但值得注意的是,欧莱雅旗下的薇姿、理肤泉已经突破了既有的专柜模式,开始向线下发展,通过会员制俱乐部继续扩大其铁杆用户群。而在中国设立的理肤泉学院,则汇聚了国内皮肤美容学领域的专家,进一步强化了其“皮肤护理专家”的形象。为此,本土药妆最需要静下心来思考蛰伏消费者心中的重任。

  “探讨中国药妆市场的未来发展,消费者的心智教育是一个现实而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多层次、多途径地展开教育消费和市场引导工作,将科学专业护肤和安全养护的理念融入到目标顾客的生活中,就成为了未来将要面对的技术性问题。”吴志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