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7日 20: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文/本报评论员 龙军
龙永图先生近日在云南论坛上提出,“中国城镇化程度没有达到70%,就谈不上形成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此间,成都市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区,启动了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改革,成都市500万农民可以自由进城了。
加快城镇化建设,无论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还是在全国各地的实践及专家学者的探讨中,均被视为解决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拉动中国内需型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举措。
关于城镇化程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早已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得以验证。据资料显示:“中国历史上城镇化率最高时期在唐朝,超过20%,后受战乱及被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冲击,到新中国成立时降为4%,经过60余年来的不懈努力,中国的城镇化率现已达到47%”。而这一比率离70%的目标来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也就是说,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任务还很艰巨。
必须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已经成为全体国人的共识。然而,很多人对于如何加快城镇化建设,在认识上还有一定的误区。最大的误区在于将建设和发展大城市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甚至有个别政府研究机构的专家也持这种观点,且为之找到了所谓诸多佐证。其佐证的主要依据是只有大城市才能提供最好的金融服务、最好的医疗服务、最好的教育服务、最好的就业服务等等。
诚然,大城市确实在这些服务功能上具有中小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但若我们只看到了大城市的这些优势,就把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定位于大城市建设,那就扭曲了城镇化发展的初衷,也实现不了城镇化率70%的最终目标。
我们不妨算一笔账,中国13亿人口,按照70%的城镇化目标,则须解决超过9亿人口进城,若都由大城市来承担进城任务,中国则要建设30多个超过3000万人规模的大城市,即便都建成京广沪这样的大城市,全国也要建设上百个人口过千万的大城市,况且现在大部分还没有达到千万级规模的城市,已经凸显出若干“大城市病”,显然无法过多承载中国的城镇化进程的需要。
因此说,城镇化不等于大城市化。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首先需要我们重新对城镇化定位。对此,十七届五种全会提的好:“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十二五规划建议更为具体地提出,要“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
这说明,中央对于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很明确。就是要“以大带小”,形成在功能与产业上科学布局的城市群。不过,这样的城市发展思路就给中小城镇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必须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那样:“要推进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
由此看来,加快中小城镇建设,才是提高中国城镇化率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