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王建:加息绝非适当选择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7日 22:2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华夏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本报记者 商灏 北京报道

  越加息热钱越进入

  《华夏时报》:您曾提出“紧货币、宽财政”并非适当的政策选项,并坚决反对加息,现在,“稳货币,宽财政”成为既定政策,您如何看其中意义?

  王建:我一向的看法是不会改变的。我认为央行不会因为那些坚持要求加息的声音强烈而采取加息的举动。我们今年已经有过一次加息之后热钱却越来越多的实践了,所以央行目前不敢再加息。

  12月15日,央行公布推出央票的办法,这说明其收回流动性仍然不敢用加息的办法。今年10月份中国外汇占款达5000多亿元,约合700多亿美元。一个月收这么多钱进来,应不完全是贸易顺差所致,因为这两个月贸易顺差与FDI加起来也就300亿美元左右,这显示现在热钱来势凶猛。

  有很多报道说,大量热钱正囤积于香港,伺机进入内地。而央行越加息,热钱就将越要进入。有分析说,热钱回报率大概在7%,那么,内地还会让热钱进入并支付利息还要用人民币升值给予其补贴吗?热钱享受了利差和升值的贴水,等于是中国人用自己的东西补贴给外国人。如果中国通过加息稳定物价,可能物价是保持稳定了,但人家那边却可能不断地放货币进来,比如美国的量化宽松可能要考虑第三轮了。那么,美国的货币泡沫,就能够买走我们更多的东西。这对中国是合适的吗?

  显然,加息绝对不是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一个合适选择。

  越加息流动性越泛滥

  《华夏时报》:有分析说,提升利率的有利时机不应错过,如果不进一步采用货币政策加以调控,则通胀必然继续加重,并认为,在加息的同时,如果有大规模境外资金流入,可以实行对冲,可以发行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将市场上多余的资金都吸收到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从而减轻流动性过多的压力。您同意这个看法吗?

  王建:如果对冲有用的话,现在对冲不就得了?为什么还要加息让热钱来得更猛呢?

  现在,我们一定要看到,国内国际的资本货币市场是连通的,虽然中国没有开放自己的资本货币市场,实际却有很多通道可以勾连。这种情形之下,不可能有一个完全独立的货币政策。加息之后热钱进来更多,我们所看到的,就是这个现实。既然如此,我们还要加息吗?

  本来,我们加息的目的,是紧缩货币,是抑制货币需求量,结果我们却在增加货币供给量。而且,从央行现在的操作看,长期多发票据也不是一个办法,而是一个没办法的办法。进来的热钱多了,最后就得被迫多发货币。

  不同意加息

  功效显著的说法

  《华夏时报》:既然加息未必是好办法,为什么呼吁加息之声越来越强烈?

  王建:如果接受了太多的西方传统经济理论影响,可能头脑中深深的印象就是,治理通胀就要靠加息这一招,传统的教科书也没有一本不是这么讲的。但今天的社会现实已并非如此了。

  以往,以加息对付通胀,是在货币过多的前提之下。

  今天,我们看到,中国发生的通胀的类型,没有一次首先是因为货币多了。虽然也有货币多的因素,但我们已将因外汇占款所投放的货币都对冲回来了。我曾多次对你提道,货币政策不能解决人口不断增长的问题,也不能解决土地不断减少的问题。总量和结构完全是两回事,结构问题是一个长期因素,总量是一个长期因素。宏观调控解决不了长期的结构矛盾。

  因此,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用加息的办法根本不可能解决。得什么病,就得吃什么药。食洋不化或食古不化都是一种重复历史的毛病。

  我非常不同意所谓加息功效性非常显著的说法。如果加息功效显著,为什么2008年的加息没有治疗好当时的通胀病,反而出现经济大萎缩?这个道理如何说得通?

  实践已经证明,加息治疗通胀功效显著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一定要学会用实践的结果来矫正我们的思想。

  论辩二:压物价还是涨收入?

  面对物价高涨的趋势,民众收入该怎样涨?长期备受争议的收入分配改革和个人所得税调整能否有所突破?与其用行政手段打压物价,是否不如与之推动收入分配改革?《华夏时报》记者最近专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等相关领域两位有影响力学者的观点,也有对立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