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周德文:藏富于民是改革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0日 06: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作者:周德文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最大的亮点是从“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的转变。

  ■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执政理念又向前迈了一个大步

  ■“藏富于民”是未来改革发展大方向 “藏富于民”在政策层面正式登堂入室。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最大的亮点是从“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的转变。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执政理念又向前迈了一个大步。

  “民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国家将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到更重要的战略高度,从长远看,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区域差距,提高国家发展质量的战略转变。

  中国的GDP,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增加,中国正以空前的速度和力度创造奇迹。本年三季度GDP增长9.6%。事实上,与一季度的11.9%、二季度的10.3%,这个数字还不算快。单从这些数字来看,“国富”

  的大格局已然形成。

  不过,“国富”并不是终极目标。让平凡的人们,能从“国富”的大背景下获益,是一个国家富强的终极目的。

  相关机构2010年援引的一组数字显示,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逐渐下降。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居民收入占GDP从1992年的68.6%下降到2007年的52.3%。2009年,中国的人均收入仅为3600美元,排在全球的第106位。而美国在这一年的人均收入为4.224万美元,是中国的11倍之多。

  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国富”而民不富悖论的产生。

  一是人们从国富中分配的蛋糕过少;二是人们的创富能力和条件不足。人们从国富中分配的蛋糕过少,主要源于初次分配格局的不均衡。初次分配格局是决定国家繁荣与否与个人收入的决定性因素。在中国,工资占企业运营成本的比例,平均不到10%,而发达国家占到50%左右。人们的创富能力和条件不足,抛开个体因素,如性格、受教育程度、地域差异等,不能忽视垄断这一关键因素的存在。

  这里所讲的垄断已经超越了单纯经济意义上的垄断,是广泛意义上的资本和权力的双重垄断,这是由中国改革不够彻底导致的。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体制改革促进了中国经济潜力的巨大释放,改革既来自经济层面,也来自政治层面。不过,改革并不是同时进行的。与政治改革相比,经济改革更容易一些。经济改革所触犯的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损失更方便补偿,而政治改革所导致的利益缺失,很难启用经济补偿机制。补偿机制的难确定性,导致政治改革难以在深度与广度上与经济改革相匹配。

  经济改革导致大量富人产生,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发现,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创富机会不再是无限膨胀的,越来越有边界,趋向此消彼长。富人大量产生,资本越来越集中,他们不断占有上行的机会,留给其他人的机会则不断萎缩,“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马太效应迅速膨胀。

  权力在社会的垄断仍然风行。政府是社会规则的制定者,具有权威性,但单个的政府官员并不具备这种功能。然而,很多权力拥有者,擅自放大了自身的权力,把自己当做社会规则的制定者。如今,“官二代”与“富二代”一样,成为民众认定的社会不公平的突出标签。最近河北保定某“官二代”高调喊出的“我爸是李刚”,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权力的垄断已经渗透到经济、法律乃至更多层面。

  更可怕的是权力与资本并不是井水与河水的关系,他们可能会互相“谄媚”导致权贵资本主义产生。资本依附权力,权力过多介入市场,直接对经济进行微观干预,无视法律的存在,不公平的创富游戏规则由此而生。

  垄断大量存在,导致社会的创富天花板很低,人们的上行空间出现板结。危险的不是从贫穷转变为小富,而是在大时代的机遇面前走错了路。大方向,不能错。“藏富于民”,才是未来改革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