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国货外销价低有多重原因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0日 14: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深圳特区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 熊元俊

  当下,国人出境游已为平常事,购物有时比观光还重要。不过,当那些昔日只买洋货的人漂洋过海带回“中国制造”时,这不再是简单的摆乌龙,而是因为不少商品外销价开始低于内销价。除了通胀预期导致企业提价外,国内物流成本太高、出口补贴过高和进口关税较重,也为国货外销定价更有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由于经济增长模式粗放和产业布局失衡,国内企业物流成本较高。中国疆域辽阔,再加上一路关卡伸手都要钱,长途货运成本极高。2008年的统计表明,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8.1%,比美、欧、日等高出1倍以上。中国的物流成本甚至高于交通基础设施非常落后的印度。

  国货境外卖价更低,还与国内商业信用环境较差有关。三角债甚至N角债的扯皮现象不时发生,一些企业望国内市场而兴叹,转身替沃尔玛等国际超市打洋工。这些企业外销定价低于内销,附加值虽然较低但盈利却是确定的。其实,这些质优价廉经营不磨洋工的企业,正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基石。

  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才是部分“中国制造”境外价更低的主因。为让“中国制造”在全球更有竞争力,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劳动力、自然资源、资金成本等生产要素配置上向投资方倾斜。短期来看,这的确让中国成为“全球资本家最满意的投资国”,长期来看,却让产业工人收入跟不上GDP增速,不仅令中国制造境外卖得更便宜,也让中国人有买不起中国产品的隐忧。因为中国的出口额中“补贴式出口”和“送礼式出口”占比太大,虽然短期解决了部分失业问题,产业工人却未得到多少实惠。

  更有甚者,一些企业为了退税而出口,不惜把黄金当作烂铜卖到境外。前些年的稀土低价出口,便是企业内耗争打价格战,令进口国得了便宜还卖乖,意图用所谓的“反倾销大棒”来打压中国。在GDP政绩观指导下,出口商品价格越低,企业越要扩大出口总量,保住市场份额,从而在全球资源战中形成“中国买啥啥就贵,中国卖啥啥就贱”的恶性循环。

  按照经济学里“投资等于消费”的萨伊定律,有多少投资供给,便有多少消费需求。但是,中国远超内需的投资总额,针对的却是全球需求。一旦遭遇全球贸易萎缩的冲击,中国“面向大海”的出口主导模式,便难以摆脱“春暖花不开”的窘境。

  而扩大内需的前提,得让“中国制造”在神州大地上拥有和洋货的同等生存环境。通用汽车总裁曾放言,“中国人得到GDP,我们得到利润”,类似利益分配格局折射唯GDP崇拜的现状,必须花大力气加以扭转。

  (作者为深圳特区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