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小小辣椒红火一个城镇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0日 20: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财经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贵州省遵义市财政部门扶持“贵三红”企业发展壮大纪实

  李存才 刘胜贵

  中国财经报 12-21 00:00:00

  “贵三红系列食品厂不仅解决了1000多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而且还带动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并拉动了城镇经济的发展。”在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虾子镇采访时,镇长张正伟这样对记者表示。

  “贵三红”创始人胡广芬对记者说:“‘贵三红’就是依托地方政府和财政的支持,致力打造‘红遵义、红辣椒、红产业’的企业文化和品牌价值。”

  打工妹创业财政伸援手

  1998年,在广东打工的农村女青年胡广芬回到自己的老家贵州省遵义县虾子镇。虾子镇以生产辣椒闻名,但辣椒加工却是一片空白。胡广芬凭借自己在外打拼多年积累下来的资本,创办了“贵三红”辣椒系列食品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时,胡广芬的一席话让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为之一振。她说:“红色遵义有着光荣的历史文化,红色辣椒是遵义的主要农作物,也是全国大多数群众最喜爱的调味食品之一。我创办贵三红系列食品厂,就是想把遵义的红色辣椒变成一个红色产业,让产品红遍天下,让农民增产增收!”

  在虾子镇政府和财政所的帮助下,胡广芬借用一家闲置的镇办企业厂房,添置了辣椒加工设备,开始了在家乡的创业生涯。

  “贵三红”的诞生之日恰逢虾子镇正在扩大招商引资。为了支持贵三红辣椒系列食品厂发展壮大,虾子镇政府为贵三红食品厂提供了7000平方米的厂房。

  胡广芬还记得,2003年以来,在贵三红发展壮大时期,虾子镇财政所及镇政府有关部门,派出一个技术小组,到企业帮助开展规划设计工作,提出了“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思路。这个技术小组的工作人员在贵三红食品厂工作,却不拿企业的一份钱工资。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贵三红食品厂先后在虾子镇及周边地区建起了4万亩的野山椒基地和4万亩的灯笼椒基地,此后又建起了2万亩的二荆条基地(辣椒的别名)。这10万亩基地建成之后,企业采取以基地(村)为单位签订订单,以保护价回收辣椒,同时为农户无偿提供种子、农药和技术培训等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种植辣椒的积极性。2009年,企业为基地农户共发放辣椒种子1500公斤,提供农药750公斤,提供技术培训35场次,发放资料万份,提供的建设资金累计达31万元。基地建成之后,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得到了充分保证。

  2009年,为扶持企业发展,遵义县财政局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关政策,通过财政贴息方式,为企业引进了1000多万元的贷款。同时,他们还利用上级财政安排的2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帮助企业构建营销体系,使企业逐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产品红遍大江南北

  在“贵三红”加工车间一角,负责该企业管理工作的吴华友对记者介绍说,“贵三红”辣椒系列食品厂选用虾子朝天辣椒为原材料,以菜籽油、豆豉、肉类为配料,采用祖传秘方与现代食品加工工艺精制而成,全部采用标准化生产线生产,企业于2007年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QS证,2008年通过了国家标准测量体系认证。去年企业实现产值1.2亿元,完成销售收入9600万元,实现利税820万元。

  2010年以来,贵三红产业越做越大,并带动了虾子镇辣椒产业迅猛发展。目前,该企业生产的辣椒系列产品除在国内市场畅销不衰之外,还远销香港、澳门、美国、墨西哥、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2010年,贵三红辣椒系列食品厂新增就业人员1500人,新增辣椒种植基地5万亩,带动辣椒种植户2万余户。胡广芬预测说,2010年,贵三红企业有望完成产值2亿元,完成销售收入1.6亿元,实现利税可望突破100万元大关,甚至可望达到1100万元的目标。

  引领一个城镇发展壮大

  “贵三红”逐渐壮大之后,也开始引领虾子镇这个小城镇迅速由“小”变“大”。

  虾子镇财政所所长贺中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贵三红”产业聚集模式直接带来的4个效应:一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在“贵三红”的辐射作用下,仅虾子镇境内的辣椒种植面积就新增3万亩,农民人均种植辣椒的收入每年增加500元;二是改善了镇域经济结构,发展了工业经济。在“贵三红”的示范带动作用下,虾子镇目前拥有辣椒加工企业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2009年实现产值2.8亿元,增加值6500万元;三是就近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刺激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虾子镇境内现有12000多人直接从事辣椒产业,涌现出辣椒经营户7000户,经营资金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80户,2个辣椒专业运输公司,各种运输车辆200多台,服务业个体工商户近800户;四是为集镇建设提供了强力的经济支撑,全镇面积由10年前不足1平方公里发展到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原来的3000人发展到现在的2.9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