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1日 01: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刘振冬
在最近一周的时间内,市场的紧缩预期明显回落,但这一变化并非基于对宏观经济形势判断的变化,而更多地是来自对宏观部门官员和有政府背景学者声音的市场解读。
“‘十二五’开局之年,政策收缩力度不宜过大过猛”“‘稳健的货币政策’本质上趋于‘中性’,新增贷款数量应该维持在2010年的水平左右。”“‘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等同于简单的收紧,将合理安排货币和信贷供应。”这一类观点不时传出。
而在最近的这些政策讨论声中,最无奈的声音可能莫过于“比伯南克更难”。周小川日前接受央视专访时说:“多数央行政策工具都存在两难,首先经济体就有不同的利益主体,手里少数几项货币政策的工具,满足所有不同利益群体的要求是很困难的……还有对整体经济,比如说可能对增长好,对物价不一定太好……再一个就是时间跨度上,有些政策短期看好,但中长期不见得有利,而另外有一些中长期有利,短期可能还要忍受一点代价”。
回顾一周前CPI发布之时,新高5.1%也仅仅是导致上调准备金率,这也正体现了央行防通胀和保增长的两难。现在看来,对于明年的政策取向,市场走势和通胀压力的预期,普通居民和投资者首先要判断的是决策层对政策两端的平衡。有分析师直言,央行的两难,来自于其要对多种目标综合考虑,而且货币当局的独立性也相当有限。现阶段看来,是否加息关键在于保增长和控通胀的权衡,不过目前对增长的纠结似乎占了上风。
不过,对于明年的增长形势,与一些宏观部门的谨慎相比,不少经济学家的判断则乐观许多。“2011年中国经济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宏观政策应避免对下行风险的过度反应”。有经济学家认为,虽然明年上半年仍然是同比回落,下半年是同比企稳回升,但从环比来看,上半年和下半年增长速度大致平稳。“政府在评估经济形势的时候,习惯把经济下行的风险估计大一点,而把经济上行的风险估计少一点,这种传统思维本身可能就是风险所在”。由此看来,2011年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应该是全球流动性宽松下的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对未来的通胀形势而言,虽在物价调控措施密集出台后,短期通胀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但必须看到,行政性的调控不能治本,明年上半年通胀压力仍高,这也是市场前期加息预期高涨的基础。有经济学家认为,“虽不能把通胀简单归结为货币超高增长,但在当前流动性充裕、利率为负的情况下,由食品价格带来的通胀很容易蔓延并演变成全面的通胀。因此,货币政策应该从紧,流动性管理和加息应该进行,货币从紧可以防止上涨全面蔓延。”
但是,再回头看当前央行的流动性管理手段,央行除了苦用准备金工具外似乎已无他法,公开市场操作已基本丧失了流动性回收能力。专家预期,年内央行还将再度上调准备金率。这是因为,央行此前有两周仅单周回笼20亿货币。本周二,一年期央票仍是10亿地量发行。而且,如果未来利率不适当上调,央票发行仍将继续面临阻力很大。此外,虽然加息预期短期回落,但并非意味着这些预期消失。12月16日,第十二期国库现金定存的招投标显示,六个月定存招标中标利率5.40%。这比11月末的六个月定存中标利率高出47个基点。
故此,在明年的货币政策操作中,比较合适的选择可能在于,在全年通胀高点的二季度,及时地通过加息、升值和调高准备金率等方式加大紧缩力度。如果因对增长的顾忌而在货币政策操作方面瞻前顾后,通胀的全面蔓延将造成更大的冲击。
“通胀无论何时何地都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即在一定意义上,通货膨胀是而且也只能是货币数量的急剧增加引发的,不是由于产量的增长所致”。虽然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期,弗里德曼的这一判断未必尽然,但它总值得宏观部门好好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