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中欧经贸对话取得积极成果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2日 05: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金融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袁蓉君

  记者袁蓉君临近年底,中国加强了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贸对话。继上周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议在华盛顿举行之后,12月21日,第三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在北京落下帷幕。记者从当天下午欧盟驻华代表团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获悉,本次对话取得了积极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双方除了同意加快商签双边投资协定可行性研究进程,同意所有产品将获得同等对待,无论产品专利在何地注册等以外,还签署了《海关合作战略框架》和《海关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延期文件。不过,此次对话未能在中方最关心的承认市场经济地位方面取得突破。当天晚上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的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评论道,中欧关系需要放到全局背景下来考察和定位,只要美欧日还掌握着世界经济的制高点,中欧之间的经济政治合作关系就具有战略重要性。

  作为中国和欧盟在经贸领域最高级别的定期磋商机制,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于2008年4月正式启动。据悉,本次对话由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欧方联合主席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兼竞争委员阿尔穆尼亚、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雷恩、贸易委员德古特共同主持。阿尔穆尼亚告诉记者,本次对话议题广泛,取得了实质成果。“欧盟和中国建立经贸高层对话的初衷是要提供战略指导和实质成果,今天我们都实现了。我们谈了很广泛的一系列经贸议题,包括宏观经济、监管、贸易投资、避免贸易保护、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创新、海关合作等。”据悉,双方在对话中重申,要加强在20国集团等全球经济治理平台的协调合作,共同推动国际金融规则和标准改革。以实际行动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慎用贸易救济措施,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

  谈到加强中欧经贸关系的重要性时,梅新育说,在西方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方面,欧盟和日本向来是封锁长城上的“裂缝”或薄弱环节。在中国寻求更合理、更符合自身利益的国际经济规则时,作为“边缘霸权”的欧洲与中国具有着较多的共同语言,这可以从双方对金融监管的态度上窥见一斑。“至少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英对对冲基金高杠杆的监管主张一直是自由化,而欧洲大陆和中国则力推加强监管。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重建国际经济金融新秩序的过程中也同样如此。因此,中欧经贸关系具有战略重要性。”

  在今年10月29日至30日举行的欧盟秋季首脑会议上,欧盟领导人通过了新的经济治理改革方案,并同意建立起全新的宏观经济风险监测机制,以避免希腊债务危机重演。根据欧委会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雷恩的介绍,中方在本次对话中对欧盟的这一危机预警机制很感兴趣。他还说,这一危机预警机制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可以为20国集团(G20)制定危机预警的指导原则提供指南。

  从中欧双方官员在本次对话中和出席新闻发布会时的讲话来看,双方都表达加强合作的愿望、坚定了加强合作的信心。王岐山表示,中欧经贸合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双方应当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契机,挖掘潜力,共同培育高新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合作亮点。阿尔穆尼亚则表示,欧中双方的经济合作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欧盟将以促进经济强劲发展为核心,从战略高度推进双方经贸关系发展,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应对全球经济挑战。

  尽管中欧加强合作已成为双方共识,但梅新育认为,由于危机后双方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出现了新趋势,中欧间政治、经济关系该怎样重新定位和调整值得双方认真思考。

  众所周知,至今还深陷“债务危机”泥潭的欧盟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创程度仅次于美国。但是,由于欧盟在决策机制方面存在着过度民主而缺乏效率等缺陷,其在危机应对方面的表现大大逊色于美国,经济恢复步伐也不如美国。相比之下,在这场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的经济地位则因率先走出危机而明显上升。

  “正是由于这场危机,欧盟从过去对中国相对的‘高姿态’变得日益依赖中国。我们也看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今年4月、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主要经济体的GDP预测值都进行了调整。全球和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预测值都被上调了,但美国却被下调。而在发达国家中,与中国经贸往来密切的或对华出口比较多的国家,其增长率均被上调。其中,欧盟第一大经济体德国最为突出,以致于有德国舆论称其经济复苏是‘中国制造’。”梅新育如是说。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是欧盟第二大出口市场,同时也是欧盟前五大出口市场中增长最快的一个。不仅如此,中国还支持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取的一揽子金融稳定措施,并以实际行动帮助欧盟一些国家应对主权债务危机。

  据欧盟驻华大使安博介绍,下一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将于2011年在布鲁塞尔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