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2日 08: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万敏 发自北京
12月20日下午接近2时许,总部在金融街的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匆匆走进央行,参加由其召集的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同时与会的还有各主要商业银行信贷或者资产负债管理部的负责人,这个会议主要是讨论对信贷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并征求商业银行的意见。据有关人士透露,央行拟建立新的信贷管理体制,把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纳入考量,避免用行政化的信贷规模约束商业银行。
市场手段唱主角
消息人士表示,若该举措得以实施,则意味着央行可能不再设定信贷额度,而是根据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动态拨备率等指标,来指导信贷投放。而窗口指导、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央票等工具的使用将更为频繁。
交银国际银行业分析师李姗姗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果按照央行上述改革思路进行信贷管理,各家商业银行的差异会更大一些,指标好的银行信贷额度就会相对更为宽松。“与明年‘稳健’的货币政策目标没有太必然的联系,还要看央行对指标的制定是松还是紧,指标定得高的话每家银行都会感到紧张。”她同时表示,更为灵活更为市场化的信贷管理制度将有利于银行业的发展。
“单纯的信贷规模控制已经不能满足监管需求了,贷款规模控制产生的缺口,可以通过表外项目予以满足,从今年上半年银信合作产生的实际效果来看十分明显,另一方面,银行开始强调授信,广义的授信除实质贷款外,还包括票据、表外授信等。”另外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单纯信贷规模控制存在一定局限性。
信贷规模存废之争
信贷规模作为计划经济的指标曾经退出过历史舞台,取消银行的信贷规模曾作为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成果而载入史册。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了治理经济过热,从199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货币政策的集中管理,逐步运用贷款限额、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利率、中央银行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货币总量、调节信贷结构。一直到1998年1月1日取消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限额的控制,实行适应市场经济的以“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为主要的新的信贷管理制度。
但在2007年底,为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再度启用信贷规模限制,并按季控制。自此,信贷规模又走进央行的工具箱,并且成为央行调控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力度和节奏的重要工具之一。
业界人士分析,由于银监会等部门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等指标有着严格的规定,即使取消了信贷规模这个行政缰绳,信贷也不会失控,这为贷款规模等指标再次退出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据悉,具体方案央行内部及其与商业银行之间尚在讨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