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叶檀:央行官员到底想说什么 明年扩大银行自主利率浮动区间?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2日 09: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在《中国金融》第二十四期上,央行官员朱微亮与吴晓光发表了题为《利差管理的经济含义》一文。

  利差管理是寻找控制流动性的第三条道路。所谓利差法,即控制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差额,其中包括存贷款利差管理、长短期利差管理、存款利率上下限区间或者贷款利率上下限区间管理、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利差管理等多个方面,既不是加息等价格手段,也不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手段。

  央行官员最近发表的一系列言论,充分地发挥了金融官员云山雾罩的特色,大概像格林斯潘一样,是为了防止市场兴风作浪。此处利差管理也一样。难道我们没有动用利差管理法吗?我国银行收益90%来自于存贷款利差,实在是将利差管理发挥到极致,充分地让银行实现了无风险盈利。

  通读全文,你会发现作者真正想表述的是,放开利率市场化的权限,让央行拥有比目前更大的利率制定权。以往的利率管制是集中资源大干快上、高速投资的经济模式所必须,而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往的利率定价模式已经不符合市场所需,但又不可能一步改革到位,彻底实现市场定价,因此需要走中间道路,比以往的非市场化更市场一步,比彻底的市场化有所控制,这样才能实现软着陆下的经济结构调整。

  最近,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各个场合大谈特谈利率市场化:12月15日,在北京大学专门讨论了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关于金融部分,第一句话就是 “建立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12月17日选择第二句话“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总体而言,是中国金融机构改革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定条件的硬约束,可以扩大利率市场化的范围。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实现更灵活的利差管理法。

  这样的表达方式在中文的特殊语境下很清晰,但在市场的语境下解释起来实在成本过高。这不,《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作了个摘要,标题竟然是《央行官员:加息可能阻碍中国经济软着陆》,基本属于驴唇不对马嘴,但这一摘要内容出口转内销,到处流传,这些估计会让央行官员哭笑不得。

  目前中国经济中存在一系列的两难处境,加息担心影响软着陆,会引发热钱流入,银行资金较紧,但社会资金泛滥,为前途未卜的房地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商业银行不停止向房地产市场贷款,按照信托成本和民间资金成本,所获收益在20%以上,可谓一本万利。银行向房地产商与房地产投资者张开钱袋,不过代价是付出高息,搭上你未来数十年的生活质量。

  目前的货币政策确实动辄得咎,监管层为力保全年信贷红线不失。据悉,为了防止全年信贷突破7.5万亿元,监管层暂停固定资产贷款,以防止经济过热。对于监管层的能力不必怀疑,如果到了7.5万亿元的关口,只要一声令下禁止各家银行放贷就能守住红线。但保得住红线,不一定意味着信用泡沫变小。事实上,我们的信用泡沫一直在上升,银行的信贷收缩成为民间资金活跃的背景,各种各样暗度陈仓的手段层出不穷。

  银行为规避检查将资产纳入表外,为做大资产规模互相购买资产,真是兄弟情深。据统计,2009年我国的信贷规模是9.6万亿元,而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在2万亿元以上。在表外资产银信通等产品受限时,直接委托给信托公司赚取手续费,而在信托受到监管时,则通过消费信贷等暗度陈仓,促进内需政府总是鼓励的吧。

  这真是一场累死人的猫捉老鼠的游戏。这还不算完,这里在收紧信贷,那边以其他开工发放的资金源源不断。以债券为例,我国业已进入债券市场大发展的时代,根据中国结算公司11月的数据,11月的债券发行量合计达到6130.33亿元,本年总计91804.88亿元,超过货币大量发行的2009年86474.71亿元的规模。其中记账式和储蓄国债30106.48亿元,其他的债券都可以直接转换成购买力。谁说中国信贷紧,信用泡沫就小了?只会比去年大。央行其实在暗中扩大银行的资产规模,扩大社会流动性。

  面对银行与货币政策的困境,央行的办法就是利差管理,不必由央行宣布加息,只要控制住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任由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浮动上限即可。既不兴师动众,银行有了稳定的生财之道,经济热度也会下降,而市场化利率也朝前推进了一步。

  按照央行的主意,明年需要的不是加息,而是扩大银行的自主利率浮动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