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评论:房地产定位关乎社会经济稳定大局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3日 13: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长江商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现在网消息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在国土部日前召开的会议上称,“要正确认识和解决好住房为主的房地产业的定位。住房为主的房地产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产业,而不应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12月22日《上海证券报》)

  无可否认,房地产业至今还是中国经济的关键性产业之一,在本轮经济复苏中更立了大功。在严厉调控的大背景下,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有望达5.3万亿元。而房地产行业还是一个财富高度集中的领域,权钱的交织一直以来问题争议不断。这一方面证明房地产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警示,泡沫继续扩展可能导致的危险后果。

  正是因此,房地产行业的定位问题,在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依旧是中国经济社会的重要课题。因为其早已超越了房地产行业本身,既关系经济增长、金融安全,也关系地方发展,当然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公众住房需求。其实反思历次调控一直未能跳出“越调越涨”的怪圈,很大程度上即肇因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房地产的发展战略定位不明确。

  具体说来,调控很难实现中央和地方的统一政策指向,长期的土地收益依赖,实际上造成住房政策举棋不定,到底是走单纯的市场化道路,还是坚持商品房和保障房并举的双轨制。在这样的纠结中,单纯要求增加保障房供给,又不能切实解决资金来源和动力保障,商品房市场的需求其实很难缓解。

  去年以来,高层曾多次口头或书面吹风,保障性住房的供给的确在加大,但无论从力度还是速度上讲,在庞大的住房需求面前,都依旧是杯水车薪。而本轮经济危机之后,强力的财政刺激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行,使得调控的效果相当有限。为了保增长保稳定,调控之手很容易松动。由此可见,调控要真正达到目的,必须扭转市场预期,打击房地产投机,取信于民,摆脱简单的得失思维。

  应意识到,如果不借此措施以赢得更多的时间,治本之策何来适时推行可能?按照国土部的要求,土地供应明年将提前转轨:优先保障房用地供应,特别是要确保明年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所需用地的供应。这是一个好的转向,如何落实并确保商品房供地亦有保证,其实并不容易。去年和今年至今的实际情形表明,土地供应和保障房建设任务欠账一直未能还清。

  从根本上说,要恢复住房的基本生活需求属性,就必须保证保障房供应和普通商品房价格的稳定二者都不偏废。但这必然会触动更多的既得利益,要避免阵痛持续过久引发的各方制肘导致调控流产,应及早确定房地产的战略定位,让市场和地方都恢复理性预期。当然,房地产行业的定位转变,涉及复杂的制度变革,这包括税收制度、土地制度、保障房建设制度、政府考核制度等等。

  但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在城市化过程中,合理分配土地收益,满足人们的基本住房需求,保证与收入比对应的房价长期合理稳定,是能够做到的。现在的问题就是,狠下决心实现房地产战略定位的转向。我们乐观地认为,坚持先易后难、分步实现地推进房地产定位转变所需的制度变革,既能消除房价泡沫,又能实现市场、经济、金融的平稳。

  ◇ 本报评论员 银玉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