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应该提给英特尔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4日 03:0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黄晨霞

  2003年4月,英特尔已卸任CEO安迪.格鲁夫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采访时,表达出对于未来的迷茫。这位一手再造了英特尔帝国,左右了IT产业发展近十年的行业领袖脱口而出地说道:IT产业面临“死亡之谷”,而且依然不知道如何把握,“互联网在重新定义软件,重新定义计算和通信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仍然不理解新的框架,我想没人真正理解。”

  7年之后,站在英特尔IDF大会上,现任CEO欧德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作为英特尔历史上第一位非工程师出身的CEO,经济学和管理双学位的欧德宁定义了英特尔正在开启的新的转型,他声称:英特尔正在从芯片制造商转型成为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

  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这听起来有些笼统且缺乏新意,毕竟“解决方案”已经是IT行业的陈词滥调。那么,还是具体听听欧德宁是如何解释这一新定位,“英特尔的目标就是围绕英特尔架构,创建个人互联计算体验。我们希望提供一致性,我们希望在这些设备之间实现互通。所有无缝连接到服务的设备在本地和‘云’中都需要计算能力。我认为这将为用户和开发者产生效益,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互联网的普及而成为可能的,我们希望英特尔技术也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正在改变英特尔(作为公司)开发和交付解决方案的方式。我们正在转型成为解决方案提供商。”

  且不管英特尔所称的“计算解决方案”和其它的IT巨头所称的“计算解决方案”有何异同,欧德宁对转型方向的描述,至少透露了两个层次的信息:首先,英特尔必须而且已经跨出PC业;其次,跨界设备之间更为密集和频繁的互联互通,将催生更庞大的计算需求。一旦英特尔能够更好地满足上述的需求,它将再现帝国的荣光。

  欧德宁将由互联互通所引发的正在膨胀的计算需求提炼成三大基础需求:能效,安全性和互联互通。换言之,在他看来,这将是“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英特尔所应该提供的技术和服务特点。仅就2010年,围绕与此三项相关的技术,英特尔就相继收购了德州仪器、有线调制解调器业务、英飞凌和迈克菲,金额过百亿美金,这些并购主要与“互联互通”和“安全”相关。

  能效,安全,互联互通,无需细想,你都能确认它们都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不过,了解需求和满足需求事实上是两码事。满足需求的技巧在于:适度适时或者说按需,就像献殷勤,过犹不及。

  举例来说,能效一项都是衡量芯片性能的重要指标。甲公司开发了一款芯片,有10项功能,能效指标约在4;它的竞争对手乙公司也开发了一款设备的嵌入式芯片,这款芯片只具备甲公司芯片里的5项功能,但能效指标是3。单纯的数量考核,甲公司的芯片无疑能效更低。然而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对消费者而言,最常使用的功能就只是乙公司芯片里的5项,那么对消费者而言,就是乙公司的产品能效更低些。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英特尔扮演了产业“需求制造者”的角色,在摩尔定律和WINTEL联盟双管齐下,PC消费不断地被升级换代,直到互联网开始普及。正如格鲁夫所感慨的那样,互联网重新定义了软件。或许,更准确地说,互联网重新定义了IT产业。互联网的普及与对人们生活的渗透,至少带来两大变化:一、应用开始空前繁荣起来,不论是工具类还是娱乐类;这催生了瘦客户端;二、应用的繁荣加速了3C的融合和消费体验的兴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PC被视为一种生产工具,而3C融合则令PC的娱乐功能变得日益重要,于是用户体验也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这一切不再是遵循摩尔定律就能轻易达成的。

  于是,与其关注英特尔是否围绕“能效,安全和互联互通”开发出足够好的技术,不如关注这家试图转型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技术公司,是否能“适时适度”地提供这三项服务?或者说:按需服务是否能成为转型后的英特尔内部占主导地位的心智模式?

  这一心智模式的改变,对于英特尔力图跨出PC行业,涉足更为宽泛的移动的智能设备终端的战略意图,同样意义非凡。在2010年的IDF大会上,负责嵌入式及通讯业务的公司副总裁道格拉斯·戴维斯兴奋地展示了英特尔的芯片如何应用在赛道上以时速130 英里飞驰的电动摩托车、连接互联网的跑步机,出租车的数字标牌……

  运用到非PC智能设备的嵌入式业务的未来,这如今是英特尔乐于向投资者和媒体讲述的故事。虽然欧德宁表示在过去的几年内,英特尔在调整业务线,不断加大对于新领域、新业务投资;但是仅就财务数字来看,从2007年到2009年,极为稳定的,约75%英特尔的营收来自于PC类业务部门。嵌入式业务对营收的贡献,从比例上看,依然微乎其微。

  而要改变上述结构,英特尔要了解不仅仅是电脑前的程序员的偏好,它还需要了解风驰电掣的摩托车手、气喘吁吁的建设者以及卧室里的游戏者们到底都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