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4日 21: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文/本报记者 李会
鸡蛋价格下降、粮油价格下降、化肥价格下降……多种商品陆续降价的消息。
无疑,发改委打出的一系列组合拳功不可没。11月22日至26日,5天内发改委连发9个通知调控物价。在此期间,国家发改委还分别召开煤炭、棉花和化肥行业会议,要求大型煤炭企业在年底前不得随意上调煤价;棉企不得盲目涨价;而对涉及到农产品的化肥行业,发改委联合财政部等相关部委上报了一份严格的出口限制措施。
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似乎这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对于那些守法企业而言,情况则完全不同。
此轮物价上涨有多重原因,游资炒作是其一,必须严厉打击。除此之外,生产成本进一步上涨,货币的超发也是促成通胀的重要原因,如此错综复杂的原因,却硬性要求企业“不得盲目涨价”,无疑是把消化通胀的压力过多地压在了企业身上。
保护老百姓的利益没错,可是那些合法经营的企业利益就可以随便牺牲吗?他们解决就业、合法纳税,对社会是有贡献的。
调控物价应更多地由政府来承担责任,例如加大打击炒作的力度,通过投放储备调控物价。而不是将责任推到企业身上,硬性管制定价。那样,会伤害企业元气,伤害企业对于长远发展的信心,伤的是我们这个经济肌体最基本的细胞,从而伤害我们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