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5日 16:5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一方面是货币政策调整,另一方面是通胀预期强烈。2010年第四季度央行储户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对未来房价,43.3%的居民持上涨预期。”二者“叠加效应”之下,楼市“钱”景如何?
货币政策调整影响楼市预期
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货币政策频频出招。尤其是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年内已提高了6次,达到18.5%的历史峰值。10月19日,央行将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继2007年12月以来的首次加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专家认为,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将对房地产市场构成显著影响。
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对外部融资、尤其是银行信贷依赖度较高,货币政策的松与紧,直接影响房地产业资金面。譬如,2007年下半年,为抑制物价上涨过快、投资信贷高增,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其后楼市出现下行拐点;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2009年房价大涨。明年将转“稳健”,业内人士预判,这或将抑制明年房价大涨,市场会保持盘整状态。
加息是影响楼市未来走势的另一重要因素。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认为,经验表明,加息对楼市尤其是房价的影响,滞后效应明显,通常需要累计多次加息、且在周期过半后才会初步显现效果,最后一次加息完成前后,对房价的影响才会完全体现。
部分开发商资金进一步紧张
货币政策调整给开发商的资金链带来了严峻考验。尽管各大银行辟谣,称并未暂停开发贷,但目前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确已明显收紧。
央行数据显示,2010年前11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总计达7.45万亿元,已接近全年7.5万亿元的信贷投放目标。目前开发商贷款已明显受到影响。此外,较为活跃的房地产信托融资,也开始进入监管层的调控范围。
2010年以来,国内贷款在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的比重持续降低,由1-2月份的23.77%下降到11月份的17.79%。受信贷收紧影响,个人按揭贷款在企业资金来源中的比重也呈现小幅下降趋势。
但从A股上市公司三季度财报来看,房地产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反映现金流状况仍然安全,截至2010年9月末,上市公司手持货币现金环比2季度末上升8%,现金和流动负债的比率由中期的35.3%下降至34.8%;净负债率由中期的58.8%上升至60.5%,长债比例进一步提升,资产整体安全度仍较高。
并非所有房企都是高枕无忧。下半年受调控影响,一些房企开始出让旗下子公司股权,房企整合加速。而通过合作、收购来扩大企业规模,是大型房企趁行业低潮期低价吸纳项目的惯用策略,不但可以通过并购进入之前没有开展业务的地区,也可以降低开发成本,一些小开发商则可以获得资金等支持。国内从事并购研究的知名机构清科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过去五年间内地房地产业共发生80余起并购事件,并购总额高达70.30亿美元。而2010年前三季度,房地产行业完成50起并购案例,是2009年全年的并购案例数的2.5倍,并购金额为18.45亿美元。
瑞银出具的报告称,虽然多数开发商能够达成其2010年销售目标,但其2011年销售前景仍不明朗。一些开发商的财务压力将加大,原因是2009年以来一直大举储备土地且被要求加快建设进度。
“上涨预期”仍是房价走高的重要推手
央行2010年12月15日发布的今年第4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显示:超过七成居民认为当前房价水平过高,超过四成居民对未来房价持上涨预期。专家认为,调查结果充分反映了当前购房者的心态,上涨预期仍是推高房价的主要原因之一。
调查显示,对当前房价水平,75.5%的居民认为“过高,难以接受”,是2009年一季度有此项调查以来的最高值;对未来房价,43.3%的居民持上涨预期,比上季再次上升6.8个百分点,接近于2009年四季度的最高点。同时,居民对物价满意度降至13.8%,创1999年四季度以来最低。调查还显示,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45.2%的城镇居民倾向于“更多投资”,在各主要投资方式中,“房地产投资”以26.1%的相对高值继续成为居民投资首选。
近期一些地方楼市的表现印证着上述调查结果。12月中旬至今,一些热点城市的楼盘重现热销,甚至出现了“日光盘”“通宵排队”现象。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12月以来各地楼市明显活跃,12月13日-19日监测的35个城市中,八成城市成交量上涨,一些城市成交量涨幅更是超过100%,房价也频频冲高。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部部长杨红旭认为,在新一轮调控之下,2010年10月房价环比涨幅较9月有所回落,而11月则较10月重新上升。这会否招致问责和新的调控措施出台?不排除有此可能性。在这种政策压力之下,明年一季度房价可能以盘整或小幅下跌为主基调。(记者魏宗凯、叶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