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6日 05:4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经济虽然长期以来在向好的趋势发展,但是能源及环境压力凸显,面临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的发展瓶颈。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各部委的经济学者对此进行了讨论,以寻求解决方案。
高耗能产业不能继续向上扩张
现在我国正在用50%的高耗能产业能源消费与低技术、低附加值代价为世界制造工业产品,能源压力日趋严重。
对于媒体提出的“十二五”期间高耗能产业是否还要继续扩张的问题,国家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周大地提供的一组数据让与会人员体会到“十二五”经济结构调整的必须性——
目前我国高耗能产业的产量已经过高,钢材产量6.96亿吨,超过世界产量50%;水泥产量16.3亿吨,占世界份额50%;电解铝产量将近1300万吨,占世界份额的60%;煤炭产量30多亿吨,占世界份额近50%;化肥产量6600万吨,占世界份额35%;塑料产量4479.3万吨,占世界份额近50%;玻璃产量5.7亿重量箱,占世界份额50%。终端产品方面,汽车占世界份额25%;造船占世界份额34.8%,新接订单占世界份额60%;微机产量1.8亿台,占世界份额60%;彩电产量近1亿台,占世界份额48%;冰箱产量近6000万台,占世界份额60%;空调产量8000多万台,占世界份额70%;洗衣机产量近5000万台,占世界份额40%;手机产量6亿多部,占世界份额50%……
周大地解释,这些产品40%到90%用于出口,这种经济结构如果不进行调整,将会造成我国制造业附加值进一步被压缩,让我国经济走上恶性循环。此外,如果高耗能产业再向上扩张,那么能源消费速度势必随之向上扩张,“十二五”期间依靠科学技术改变经济发展结构迫在眉睫。
用科学技术改变能源供应结构
目前我国能源供给70%依靠煤炭,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0%,可再生清洁能源比例仅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9.6%。而有的国家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例还不到10%。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部部长冯飞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必须调整供给结构。他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从目前的1000万千瓦增加到4000万千瓦左右,风电装机量将从现在的4000万千瓦增加到9000万千瓦,水电装机将从目前的2亿千瓦增加到2.8亿千瓦。
但在冯飞看来,我国在进行能源供给结构调整时,“关注点不应是扩大应用规模,而是必须建立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的技术装备能力”。
周大地也表示,现在我国的多数可再生能源市场如风电和水电等,都是在政策支持下开拓的,价格远远高于传统能源。我国只有真正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实用技术,克服比如上网、终端利用及储电技术的障碍,才能下降成本和广泛开拓国内市场。
人人享受环境基本公共服务
2009年纳入监测体系的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今年的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了17%至19%,1600多座污水处理厂使城市污水处理建设规模超过1亿吨,广东、浙江、江苏、河南等省基本上初步实现了县建设污水处理厂等基本公共服务目标;4.6亿机组的火电脱硫技术从2005年基数的12%提高到70%以上。
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让我国面临的环境压力不容小觑。虽然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减排目标并没有影响到经济增长,但中国环境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吴舜泽坦承,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正处在由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中后期向“十三五”高级阶段的过渡时期,因此经济总量继续加大将不可避免地加大资源环境压力。“要想实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得到控制、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的目标,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环境保护也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吴舜泽认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应增加环境保护内容,增加水中和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等减排内容,规模化养殖和机动车排放也应分别纳入总量减排范围,在实现污染物排放量降低的同时,促进污染物产生量的降低;改善重点区域、流域以及河流的环境质量,解决灰霾、颗粒物超标问题;推行环境风险防范战略,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环境安全保障体系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大家不分地域、不分城乡、不分贫富都能够享受环境监管与评估、安全饮用水、城市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集中服务等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以解决中国目前存在的环境保护难题。(本报记者 赵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