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总理“鞠躬尽瘁”与时代攻坚难题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7日 02: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12月26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走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直播间,参与特别节目《重返灾区——中国之声温暖行动》。节目最后,他表示,明年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更加艰巨、更加复杂,“我本人一定要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温总理的这句话,连同他称要让人民生活更有尊严、要使社会更公平的表态,听起来很是温暖。其实,“鞠躬尽瘁”四个字,已相当耳熟。自2003年获任国务院总理一职起,温总理已经多次在不同场合(或是记者会,或是与网友交流),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表达自己的公仆情怀与勤勉效劳之心。

  “鞠躬尽瘁”这一成语,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许多选本中“力”为“瘁”),意为不辞辛劳,尽心竭力,死而后已。这一成语,也很容易让人们想起共和国的另一位总理——朱镕基总理。1998年,朱总理在其上任之后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留下了一句令人记忆深刻的话语。朱镕基坦言,身处一国总理的职位,他的确感觉责任重大,心理负担很重,但是,“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句话,当时激起全场热烈掌声,也产生了相当大的社会反响。

  如果以历史的眼光去审视两位总理先后的慷慨陈词,可以从“鞠躬尽瘁”这四个字的背后,读出更多的含义。一方面,以“鞠躬尽瘁”自勉,流露出的是两位国家领导人的真性情,以及他们作为政治家的自我期许;另一方面,两位总理确有重任在肩,为政面临着许许多多国内外难题——作为领导人,确实不得不殚精竭虑。

  回顾1998年前后的中国,朱镕基总理甫一上任就面临一系列攻坚战,包括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加入WTO的谈判、1998年的特大洪灾、反腐败的压力,以及中美外交事件,等等,无一样不是难题。仅就经济领域来说,国企改革、政府机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等诸多的改革任务摆在面前,犹如不啃不行的硬骨头。而要解决时代的种种难题,对于政治家来说,既需要其运筹帷幄的过人能力,也需要其“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

  同样,在温家宝总理几度表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背后,也有着一个艰巨而复杂的时代背景。在过去的几年当中,一场全球金融危机给各经济体带来了力度不小的冲击,中国经济亦不能幸免。而在一个经济发展较为困难的时段里,又恰逢社会矛盾处于凸显期,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交织在一起。中国积累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问题与矛盾,可谓十分复杂而深刻。

  就当下而言,依旧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正面临着全方位的考验与挑战。比如,在经济领域,继续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与防范严重的通货膨胀之间,如何求得小心翼翼的平衡;在社会领域,局部较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如何通过平滑柔软的方式得以化解;在“三农”问题上,新一轮的城镇化如何真正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福音,而避免出现新的房地产泡沫“盛宴”;在外交领域,分享了全球化成果的中国,与其他经济体间如何规避摩擦,又如何实现真正的和平崛起……这种种的考验与挑战,是一个政府无法回避的使命。

  眼下,“十二五”即将开局,这意味着一场更艰难的攻坚战役即将打响。单就经济领域来说,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任务越来越迫切,资源、环境对于发展的约束越来越强,经济增长的各类成本越来越大,等等。若是延伸到社会民生领域,则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增大、反腐败的形势愈加严峻、基层治理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距离要求还相差甚远、房价与物价等现实命题悬在头顶上……与此同时,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之上等丑陋现象,也呼唤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对政府的“自我革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诚然,共和国总理以“鞠躬尽瘁”自勉,乃是人民之幸。但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进步,还需要制度、文化的全方位进步。“十二五”时期,是艰难的攻坚期,但若把握得当,攻坚期亦可转化为战略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