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破垄断 不如打破“国”“民”界限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7日 07:4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上海证券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辩与辨

  ⊙记者 王颖 ○编辑 阮奇

  有人欢呼民营企业迎来曙光,有人担心这个曙光到来时恰逢阴天。

  在中国经济转型期,民营企业将要承担动力轮的责任,因此,垄断行业纷纷解禁,向民营资本敞开大门。近日,国家发改委首次就政策落实情况做出进展披露:民间资本参与医疗事业和铁路建设的投资细则将尽快出台。

  接下来,还有哪些领域会对民营企业放开?民营企业自己应该怎么做?还会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该怎样解决?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专家陈乃醒对此详细解读。

  记者:“新36条”出台,作为最关心民营企业的人之一,你兴奋么?

  陈乃醒:不兴奋。这两年国家为这个发的文多了,但效果不大。国家是放开了,但长期形成的经营优势在那里摆着,民营企业哪里争得过。这个要靠时间,也要靠国家的行政措施。

  现在靠市场手段、自下而上地解决靠不住,远水解不了近渴,只有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解决会比较有效。

  这种垄断是一种自然垄断,是利用竞争规律的垄断,而不是通常理解的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所以,依靠竞争规律反而难于进入。

  记者:那各部委出台详细实施条例算不算行政手段?

  陈乃醒:这个条例同5年前我参与制定的“非公36条”没什么差别,当时也是国家发改委令各部委都必须推出自己的详细实施条例,每个部委都有。最终不了了之。

  记者:包括铁路、金融、军工、航空?

  陈乃醒:铁路有啊,但放开没用,民营资本要求利润的,在进入铁路行业之后,发现铁道部统一管理,统一定价,没有自主经营权和定价权,所以很多只好退出了。

  至于金融,其实民间的地下金融已经发展得很成规模了;医疗也是不存在什么进入不进入,该进入的早进入了。

  不久前我做了统计,我们国家的军工产品,有70%的零部件是民营企业生产的,但从零部件生产到主产品生产,这个跨越估计非常非常难。

  而航空业,航空运输业是放开了,但民营企业的经营能力不行,各方面的素质还不行。

  记者:看来制度积习已经被时间固定下来,造成这些产业即使在政策上放开垄断也很难进入。大概要与形成垄断差不多的时间,才可以解除垄断。

  陈乃醒:同意同意。而且民营企业虽然有所发展,但只要不盯着那几个顶尖企业,整个民营企业的综合素质实力还不是很强,难度大的行业进入本身也存在困难。

  所以我最近做得最多的就是帮助企业转型。民营企业有的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中国的民营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占绝对多数,长期这样下去就成问题——小企业形成不了规模,并且实力也不可能强大,靠着压成本赚取利润,最后沦为血汗工厂,这样不行,现在招工都有困难了。要把精力放在创新技术、提高生产力上,有做大做强的意识和规划。

  记者:那么,国家为什么要做一个这样重复的事情,在这个时候推出一个同5年前差不多的条例?

  陈乃醒:国企处在转型期,不可否认,民营企业是相对具有活力和创新意识的力量;而国企,现在是可以上市了,股份制了,但没有用,还是打破不了国有股一股独大这种格局,小股东哪有说话的地方,也就很难注入新的活力。

  记者:那么怎么办?民企力量薄弱,创新意识再强也没有资金和人才支持,如何承担转型动力的责任?

  陈乃醒:其实很简单,不要再区分国有还是民营,打破这个界限,国企可以让民营资本进入参股,利用新股东的活力改变整个企业的经营态度。既然要放开垄断领域,又有什么必要再刻意划分国、民的界限?

  如果民营资本可以在国有企业中有话事权,一个统一和谐的大市场环境就可以逐步建立起来,否则,单靠政策,民营企业真要与国企平起平坐,有平等的竞争环境和竞争能力,那还要等很久很久。

  记者:现在有这种可能么?打破国企的股权限制,有没有被提上讨论议程?

  陈乃醒:这个,总之国家将会减少对国企的资金扶持,国家财政会主要用于民生方面,对企业经营不再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