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7日 10:0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进一步凸显。”
而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成为全球增长潜力最大的单一内部市场。同时,我国大部分居民的消费方式已由自我积累型向消费信贷型转变,消费模式已由趋同化向多样化转变,消费结构也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因此,2011年要着重解决三个突出矛盾,即如何推进劳动报酬的形成机制;如何推进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再分配;如何推行以民富优先为目标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48岁的李桂芬下岗后自己全额负担养老、医疗保险。她找了一份工作,月工资1000块,扣除需自己上缴的保险外,每月仅剩600余元的生活费。
北京的张霞一家原来每月菜钱大概是700元左右,随着下半年物价上涨,菜钱也超过了千元,但张霞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生活质量没什么改变,但得省着花了。
7月份唐山市上调了最低工资,农民工小王很高兴,他能拿到每月900元的薪水了,公司还包吃包住。但小王在城里几乎不花一分钱,因为赡养父母,家里盖房和回乡娶媳妇一直萦绕在小王心头。
李桂芬、张霞和小王都面临养老、物价和城乡差距的压力,收入的局限是他们捂住“钱袋子”的根源。
“收入分配是撬动消费主导的增长点,是消费主导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
分配不公制约消费
众多学者认为,居民绝对收入水平增长偏慢,平均消费倾向下降,是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直接原因。
1978~2008年,人均GDP实际年均增长8.6%,而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分别为7.7%和6.8%,比人均GDP实际增速分别低0.9和1.8个百分点。另外,从1995年到2008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从82.6%下降到71.2%,农村居民则从83.2%降到76.9%。
国研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认为,城乡间、行业间、人群间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过大,既影响社会稳定,也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突出原因。
2011年是改革加速期
2009年是国民收入分配改革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相对于8.7%的GDP、9.5%的财政收入增速,政府在民生的投入增长32%以上,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投入增长16.6%。
2010年这一努力在加速,而且改革领域得到拓宽。
最低工资上调率先吹响 “集结号”,自今年2月1日江苏率先上调最低工资起,全国有29个省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达24.0%。其中23个省市的平均涨幅超过20%。其中河南最低工资平均增幅达37.5%,列全国之首。调整后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为上海市,达11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是北京市,为11元/小时。
另外,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也有较大进展,目前北京、四川等省市都在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让劳动者更多掌握自己劳动报酬的话语权。
四大工作推进改革
明年可能是收入分配改革有突破性进展的一年。今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在明年工作安排中也提出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局面。会议提出,明年要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等方面。
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要扩大居民消费,必须加快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适当缩小收入差距。他最后称,政府转型是关键,政府须从追求GDP、投资和自我服务转向服务型政府,政府激励机制要落在为公众提供服务上,政绩考核指标也要体现出为公众服务。
延伸阅读
促消费须解决三大花钱问题
2011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跃升至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是,中美两国的经济增长动力却截然不同,有专家称,中国的GDP增长主要靠投资,美国GDP增长主要靠消费。而2009年中国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52.5%,同一数据在美国是73%。
当前管理层已意识到消费的重要性,采取了多种手段扩大内需。2010年四季度举行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会议的内容中,促消费和扩内需的地位得到提升和重视。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2011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首年,加强消费和扩大内需也在刚刚落幕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了具体部署。明年经济工作的任务之一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而结构调整中首先便强调消费,具体内容为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国研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余斌称,扩大消费的重点目标是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使居民 “有更多钱可花”、“有钱更敢于花”、“有钱更方便花”。
养老难、就医难,教育公平问题日益成为政策关注的重点,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合计仅为29.7%。对此,余斌认为,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不仅挤占了居民消费,而且影响了消费者预期。
刘尚希分析说,这些消费问题是需要政府以公共的方式来帮助解决,也就是要扩大公共消费,同时使公共消费惠及到全体国民。
没钱可花和有钱不敢花可以通过民生保障和收入分配从政策角度改善,但有钱方便花则要依赖经济手段。
“增加有效供给,满足消费者实际要求,同时要不断提高消费的便捷程度,这是扩大消费的内在要求。”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部副主任赵萍这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赵萍认为,随着人们需求层次的提升,在消费方面除了在数量上的要求外,也越来越注重消费的质量,服务消费将成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主要形式。她建议,服务应并列于商品。流通领域和消费信贷建设也有待加强,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