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广东再遇用工荒 老板接送上下班工人仍不愿来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8日 10:0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广州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FP供图

  招工难抬头老人吃香 一些外来工趁年底返粤揾工“抄底”

  到年末,随着一年一度的春运返乡大潮,不少地区又出现了“用工难”的情况。各个工厂为了招到务工者费尽心机。有的老板开着自己的“座驾”亲自去招工,有的老板与务工者同食一锅饭菜,还有的老板甚至回老家招人……尽管如此,应聘者还是寥寥无几。

  不过记者调查还发现新迹象,一些外省务工人员正是看中这种“机会”,年底再次踏上了返粤的列车揾工;有厂家也为了应对“人手紧”的现状,用工转向了50多岁的老人。

  文/记者杨进

  图/海国

  现象一:传统企业 老板出马仍招不到人

  “我早上7点多出来,等了两个小时一个人都还没有招到。” 新塘一家制衣厂的老板许德福站在自己的小车旁,无奈地看着记者。

  在新塘自发形成的人才市场东坑四横路上,每天上午附近工厂的老板和揾工的人,都会到这里碰面,相互挑选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人选。

  许德福的小车上放着一块招工牌,此外,他还得拿着一条直接从厂里取出来还没有剪掉线头的牛仔裤做“样板”,向找工者重复自己能给得起的价钱和工作量,许德福吆喝着:“我们还包两餐饭,有肉有汤,只要愿意,马上开车送你上班,做完活开车送回来。”许德福的嘴皮子都说破了,还是没有人来。许德福不问是否有技术,是否年纪大,只要能来厂干活就行,有时候甚至哀求起来。

  记者看到,招工现场很多厂方人员都是开车拿着样板过来,招到了工人马上开车将他们带走,而在以前,老板开车过来招工几乎不可能。许德福告诉记者,去年都不用带样板,现在不行了,因为工人难找,他们的“要求”也更高了,必须凭样本确定工作量,口说无凭。

  现象二:工地托人去老家急招水泥工

  亚运会结束后,市内工地纷纷复工,不过记者采访看到,因为招工难,这些工地又不得不继续暂停施工或者将大规模复工推迟到年后。

  在逢源路上,一处占地8000多平方米深达10多米的工地内,不超过10多名工人,基坑内的其他设备也多处于停工状态。现场工人告诉记者,因为考虑到年底招工难,施工方便将大规模用工的程序放在了年后。而该项目的一位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大规模复工还需要等到明年春节后。

  记者还在一些工地看到,招工的信息已经贴满了工地的墙上,一名招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急招20多名小工和水泥工,月薪达到2000至3000元,包吃住,每月都可以结算,10天还可以借支400元,如此“优厚待遇”也吸引不到工人,他目前就只能通过亲朋好友在内地老家招人。

  现象三:服务型企业和老总同吃一个食堂

  个别服务性企业也出现了招不到合适人员的难题,让老板十分头疼。

  广州一家微电机元器件制造商最近需要招20多名技工,但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等待了10多天后,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甚至已经派人去人才市场举牌纳贤,应者寥寥。他告诉记者,他们要求不高,只要身体健康,吃苦耐劳,有一点技能就行,月薪可以达到3500元以上,而且包吃住。“和我们老总一个食堂,你看伙食也不差吧。”该负责人笑着说,但是很多人一听说厂里环境不好,就不愿意来了。

  务工者:选老板更难

  看似待遇不错,为何还是出现招工难?务工者又是怎么想的?记者昨日采访了一些务工人员,他们有自己的解释。

  “80后”张晓华在东坑四横路转悠了很久,还是没有找到合意的工厂。他告诉记者,他不想进厂,每次进厂都要押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做足合同时间才能拿到,“也没有自由,每个星期休息一天,很少有自己的时间”。“另外,很多老板招人时说好了工资,但活干完了,他就一直拖着不给,我们也要看准,不能轻易答应。”

  记者还了解到,年底很多务工人员担心买车票难,选择提前回家,而更多的务工者不愿意在这个时候选择进厂,而是以干散活为主。

  新迹象:外来务工人员年底返广州 制衣厂用工转向老年人

  记者昨日下午3时左右在广州火车站看到,提前返乡的务工人员开始增多,而在西广场的出口处,工作人员已经用铁栏围起了一个圈,出口扩大,之所以这样,因为出站的旅客也非常多。

  记者看到,每趟列车到达,大批旅客出来,相比往年,多了不少拧着大小包行李的务工人员,之前很少见。

  记者采访的时候,来自湖南郴州的柳杰正背着行李和5位老乡在出口的地方等候,柳杰40多岁,之前在郴州老家务农,听回家的朋友讲广州缺工,特别是年底,工资开得比年后高多了,柳杰动心了,后来正好一位在广州工厂上班的同乡打电话给他,让他带6人过来干活,一天100多元,还包吃住,柳杰毫不犹豫就过来了。他说,这时候广州温度也不很冷,收入可观,还不如来打一个月散工,年后再做打算。

  制衣厂用工转向老年人

  记者在新塘一家牛仔服加工厂门口看到,至少有20多名年纪在50多岁以上的妇女正在忙着剪裤子上的线头,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也戴上了老花眼镜在忙着干活。

  其中一位老人告诉记者,他们从四川老家过来帮儿子照顾小孩,听说厂里招工剪线头,所以他们集体过来试试,“每天有几十块的收入,人多干活也热闹,还可以一起打发时间。”

  该厂老板告诉记者,因为招不到年轻的临工,而且是些繁琐的耐心活,后来试了几名老人,感觉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