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9日 01: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聂伟柱
昨日,福布斯中文版和建设银行共同发布了《2010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白皮书》称,2009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共计85.4万亿元,其中金融资产占60%,投资性房地产占38%,预计2010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量将达到近100万亿元。
部分高净值人士资产外流
《白皮书》称,中国产生了以收入和财富为重要标志、规模日益增长的中产阶层,而在此基础之上,正在形成一个高净值人群。2009年,中国高净值人士数量为33.1万人,其投资资产总计为18.3万亿元。预计2010年中国高净值人数将达到38.3万人,其可投资资产总额将达到22.4万亿元。
2008年至2010年,中国高净值人士拥有的可投资资产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9.9%、21.4%、22.4%。高净值人士中,大多数选择房地产投资及股票投资。
此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部分高净值人士的资产存在外流现象。
在昨日召开的“2010年中国财富管理论坛”上,建设银行副行长陈佐夫表示,我国个人财富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国外成熟、完善的私人财富管理平台的吸引。他建议,加快中国私人业务的发展,以服务水平和本土优势吸引高端客户,留住其财富。
竞争私人银行领域
我国私人银行市场起始于2005年。2005年9月,瑞士友邦银行成立中国内地首家国际私人银行。花旗、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先后也在内地推出了私人银行业务。而与此同时,中行、招行、建行等中资银行也先后推出了私人银行业务。
相比欧美,中国私人银行业还处于初期阶段。根据《白皮书》所做调查,高净值人群中,约有52%的人曾经或正在使用银行的私人银行服务,而这其中,中资银行以89%的份额占据主导地位。
从双方竞争力上看,外资、中资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各具优势:中资行客户资源丰富,分行、网点覆盖广泛,能提供全面的产品和服务系列;外资行则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品牌优势。
《白皮书》认为,目前,中国的私人银行市场尚未形成市场领导者,但激烈的竞争将使领导者的机会稍纵即逝。谁能加大战略投入,在体制和机制创新、核心人才的专业能力提升、产品和服务创新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谁就能赢得先机。
“国内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前景广阔,私人银行业务能为商业银行带来回报。”陈佐夫列举数字称,据统计,私人银行带来的利润往往是普通客户的10倍以上,而且稳定性比较强。
事实上,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利率市场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商业银行主要依靠传统信贷业务扩张的模式已难以为继。而私人银行因高资本回报率、收入流持续稳定等特点,正成为银行战略竞争的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