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积极”搭配“稳健”:宏观政策合力管理通胀预期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9日 05: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金融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记者 庞东梅

  在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在明年将如何助力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以及如何配合好货币政策在管理通胀预期方面发挥作用,备受关注。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中央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12月27日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说。

  当前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势头已经明确,经济运行中最大的关注点在于通胀预期的上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也使得我国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小。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回归稳健,是应对通胀预期管理的需要。同时,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因素,也意味着“坚守”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实现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需要。

  谢旭人指出,2011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着重把握五个方面: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二是合理把握财政赤字和政府公共投资规模,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三是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促进结构调整和引导居民消费。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这五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保增长、调结构、保民生”方面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最为人们关注的财政赤字变化,业内人士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仍然是扩张的政策,财政赤字虽有可能下降,但是不会大幅下降。明年管理通胀预期被放在首位,因此财政赤字减少也属于正常,政府公共投资将注重投资结构的优化。

  财税专家告诉记者:“明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肩负更重的任务。因为在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的背景下,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将在管理通胀预期中发挥作用。”

  从当前CPI“破5”的情况来看,目前物价在明显上升,而上涨的PPI也预示着明年上半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仍不小。由于国际油价再度攀升,突破90美元/每桶大关,国内成品油价格日前也已上调,近期国内物价上升的因素增多,明年的通胀预期由此被不断升高。

  央行在年底动用货币政策工具,再次加息,管理通胀预期的目的很明确。近期频频动用的货币政策工具,释放出货币政策致力于“防通胀、稳增长、调结构”的信号。日前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0年第四季度例会强调,2011年要认真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金融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管理通胀预期中,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可或缺,也将有所作为。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我国CPI上涨主要的因素来自于两项,一项是食品价格;另外一项是房价。现在这一轮物价上涨明显有结构导向,也就意味着在政策方面,除了货币政策适当地总量收缩之外,财税政策将更理性地争取发挥“点调控”的优势。

  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对于抑制物价上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方面,财政政策显然可以有所作为,通过补贴等方式从增加供给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从而对市场带来影响。财政政策有针对性地增加市场所急需的食品和农副产品供给的举措,有助于比较快地恢复总供需平衡,在平抑食品价格方面收到效果。正如贾康所言:“这样一个平抑市场的过程,简单地抽紧银根不是最优选择,必须结构性增加有效供给。”

  在住房方面,今年财政资金大量流向保障房领域,有力地加快了保障房建设步伐。明年在公租房建设领域,财政支持的力度仍将不小。保障房的建设将有利于房屋市场的健康运行,对过快上涨的房屋价格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将有利于降低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

  在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之下,通胀预期的管理效果将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相搭配,将会为明年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保驾护航”。

  链接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要求明年着重抓好8项任务

  一是着力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着力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推动农村发展与改革;三是着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四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着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六是着力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七是着力加强内外统筹,深化财经对外交流与合作;八是着力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干部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