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再贷款利率上调 紧缩组合拳开打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31日 08: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京华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自12月26日起,在上调基准利率的同时,上调对金融机构贷款(再贷款)利率,其中一年期升0.52个百分点至3.85%;同时上调再贴现利率,由1.80%上调至2.25%。二者均为两年来首次调整。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一般用于金融机构短期资金需求以及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资金不足。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提高说明金融机构向央行贷款和贴现的成本增加,是央行释放收紧流动性的信号。

  这次再贷款利率上调后,如果商业银行向央行再贷款用于存款支付,那么,按照当前一年期存款利率2.75%计算,商业银行贴息(亏息)1.1个百分点(3.85%-2.75%),即:100亿再贷款要亏本1.1亿元。如果商业银行再贷款用于发放贷款,按照六个月至一年期(含一年期)贷款利率5.81%计算,那么,利差仅为1.96(5.81%-3.85%)个百分点,勉强能够维持住成本,利差大幅缩水。

  贴现利率上调至2.25%后,商业银行向央行贴现票据时,付息成本增加0.45个百分点,大大压缩了商业银行票据再贴现业务的收益空间。

  央行一方面通过提高利率将市场流动性吸收到金融机构,再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冻结到央行,达到回收市场流动性的目的。另一方面又通过提高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增加商业银行再贴现、再贷款成本,目的是打压商业银行向央行再贷款、再贴现的意图,把紧流动性的出口。

  “在把控好流动性总闸门”的要求下,央行2010年岁末已经打出收紧流动性的组合拳。央行两年来首次上调再贷款利率,向市场放出了再明确不过的收紧信号。实际上,央行2010年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上调利率的效果已经显现。此前,笔者曾经预测过,商业银行将出现资金紧张、头寸紧张的状况,久违了的储蓄大战将展开,甚至出现保支付的罕见情况。看来储蓄大战已有开打苗头,一些银行已经面临保支付窘境,如上海银行间资金拆借市场(Shibor)7天期拆借利率已经攀升到4.2%,可见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在吐血拆借资金。

  货币政策工具如此力度回收、控制流动性,商业银行资金宽裕的好日子或许到头了,拼命放贷的黄金年代结束。如果说股市、楼市是流动性泛滥、货币超发行情的话,那么,商业银行一旦出现为保证存款正常支付须出血本拆借资金的情况,便意味着大量资金流向股市、楼市的情况终结,甚至还会到股市、楼市抽血。从利率与股票价格关系的理论分析看,有一个基本公式是:股票价格=股息/银行利率,也就是说,股票价格和银行利率呈负相关关系:可以作如下理解,当银行提高利率时,居民以储蓄作为投资方式得到的收益率就会升高,相应地就会吸引一部分资金改变自己的投资方式,其中就包括从购买证券改为储蓄的。在整个国家资金规模一定的前提下,银行利率的提高就会使资金的流向发生改变:投资股票的资金转为储蓄,这样证券市场的买方力量就会削弱,以供求理论为基础,可以解释此时会呈现卖方市场,直接表现为股价下降,证券市场低迷。对于楼市投机资金也是如此。

  因此,普通投资者要注意,央行回收、控制流动性的决心一定,股市、楼市流动性泛滥行情将会迅速消失,一定要注意投资风险。 -资本论

  □特约评论员 余丰慧

  知名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