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31日 17: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上海国资
明年货币政策不可能一味紧缩,货币发行量大幅下降的风险不大
12月3号,中央政治局表示明年的货币政策将从今年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将退出危机管理状态,转而走向常态管理。从1999到2006年,我国均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2010年年底重提稳健,目标直指过热的经济与过高的物价。
目前通胀压力极大,物价在行政控制下维持危险的平衡,经济在高位运转,预计压力将延续到明年上半年。
反映大企业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公布的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5.2%,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这是PMI第四个月上升,也是PMI连续21个月保持在50%以上水平。
11月制造业上升,非制造业已经出现下行态势。11月汇丰中国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PMI)降至53.1,中国服务业经营活动与新业务的增速皆接近两年以来最低。汇丰中国服务业PMI自今年3月触及年内高点58.7后持续下滑,不过仍居于荣枯分水岭50上方。但11月中国服务业的平均投入成本明显上扬,并且创下2月份以来的第二大涨速。投入价格指数已连涨13个月。据悉,劳动力相关成本和原料价格的上涨是导致成本上扬的主要因素。成本上升而增速下降,存在滞胀风险。
中国的常态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紧缩,而意味着不断调整政策保持经济的稳定。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严峻的通缩压力,中国开启稳健的货币政策。从1999到2006年,中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执行时间最长的货币政策取向。
从1998年开始,我国在稳定的货币政策下,采取了收紧货币抑制通胀的政策;而到2003年我国外汇占款日益增加,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越来越多,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但2003年以后依然是中国货币发放不断增长的年份。
就具体指标而言,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全年信贷量控制在14%左右,广义货币发行量控制在16%左右,狭义货币发行量控制在13%左右,GDP在8%到10%之间。
必须注意的是,明年强调“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也就是说,货币政策不会铁板一块,会随着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不断进行调整。事实上,2010年名义上虽然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年中以后货币已经收紧,银行间拆借利率与民间拆借利率越来越高。
明年有两大风险,一是外需不振,二是欧美经济复苏乏力,导致中国受实体经济紧缩与虚拟经济通胀的夹击,全年不可能实现一以贯之的货币政策,央行以存款准备金率与央票随时调控货币总量。明年货币政策不可能一味紧缩,而是根据GDP、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随时灵活调整,货币发行量大幅下降的风险不大。
更值得重视的信息是,明年宽财政与紧货币配合,宽财政无法实行真正的紧货币。路透社(Reuters)网站周四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导称,中国政府考虑今后5年投资1.5万亿美元,用于提振7个新兴战略性产业领域。
从一系列迹象看,中国在未来数年财政投资将越来越大,由财政拉动中国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转型,在此背景下,稳健的货币总体上将偏向于宽松的一面。
作者系著名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