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沪券商一参一控大限前“暗战”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31日 22:5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观察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张勇

  501

  2011-01-03

  张勇

  2010年12月31日,是证监会要求执行的 “一参一控”政策大限之日,但上海多家券商依然尚未达标。

  在一参一控的达标路上,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下称上海国资)名下的6%中银国际股权的归属最为曲折;上海证券及其子公司海际大和证券的问题虽然已有较为明确的方向,但截至记者发稿也尚未正式签署文件;爱建证券的未来也并不明朗;而最为引人关注的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股权互换过程中,还“残留”着诸多问题。

  上述六家券商占据了上海本地券商的将近一半,在全国范围内一参一控未达标的券商中也是“明星”角色。

  中银国际6%股权悬念

  曾有多家单位表达过对中银国际6%股权接盘意向,但中银国际却至今未有敲定买家。

  “现在最有可能的结果是重新到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2010年12月31日,中银国际的一位董事告诉本报,“从2010年10月份至年底的短短三个月里,至少有5家单位表达过接盘的意愿,但最后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

  据了解,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下称“上海城投”)当时考虑的是以低价协议方式进行而非市场价格转让。但在上海国资的反对下,上海城投最终放弃。

  随后,6%的中银国际股权首次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

  之后不久,上海同盛希望以每股4元的价格受让,但这与每股5.09元开价相距甚远而未能成功。随后上海国盛‘入局’,在市政府组织的协调会上同意以九折(即每股4.58元)受让。但上海市国资委却意外未能同意。

  几番周折,作为上海所有未达标券商的最主要股东——上海国际集团想出了“新招”,有意先将6%中银国际股权装入一个子公司再整体打包出售。但由于这一计划存在诸多法规、监管等问题,最终也被放弃。上述知情者表示,“现在国际集团又开始与上海市国资委沟通,依然希望上海国盛能够接盘这部分股权,而如果沟通无效,这部分股权则将重新在上海联交所挂牌。”

  国泰君安与申万“尾巴”

  在中银国际大限前无法达标的同时,上海国际集团为解决国泰君安与申银万国的问题却也留下了不小的“尾巴”。

  本报此前曾报道,上海国际集团与中央汇金公司已经签署备忘录,就汇金退出国泰君安并继续持有申银万国股权达成一致,解决两家公司一参一控的问题。但这一协议颇富争议。

  据悉,由于上海国际集团与上海国资公司都在目前情况下难以拿出50亿元左右的资金,以获得汇金公司剩余的4.78亿股国泰君安股权,因此引入了期权的概念。

  “这一期权概念大体上是国际集团先以净资产价格受让汇金手中国泰君安4.78亿股股权,在国泰君安上市之后,再以一定的差价补给汇金。”接近上海金融办的人士告诉本报,“这一方案虽然在短期内解决了问题,但长期来看隐患很大。”

  争议在于,这意味着上海国际集团支付的价格有可能远高于50亿元。

  除此之外,国泰君安的一些内部人士提出:“汇金入股国泰君安时,应该是国家在整体证券行业十分疲弱时的救助性投资,并有协议退出时如果国泰君安每股净资产不超过1元时,由国泰君安弥补,而高于1元则以净资产退出。”一位在国泰君安工作多年的人士透露说,“现在则并没有按照当初的约定进行操作。”

  另外,2007年国泰君安曾有计划,以每10股配3股且配股价3元向老股东增资扩股。但鉴于上海国资曾对国泰君安投入过14亿元的重组资金,因此给予上海国资公司以1.08元的价格再多认购4亿股的优惠,如不能按照原来的计划实施,则上海国资公司将可能损失约16亿元收益。

  但如今这一增资扩股计划是否还有效,则不得而知。

  虽然换股之后上海国际集团为控股股东,但以目前每股4.93元向老股东增资扩股的话,原来的小股东很可能会反对,并带来法律问题。

  至于上海证券、海际大和及爱建证券,目前一参一控的解决也还没有最终定论,不过上海国际集团控股国泰君安、参股上海证券将是一个趋势。变成控股股东后,则很可能将对该券商的经营和人事带来影响,原有的多元化股东结构也出现逆转。

  据接近上海市政府的人士透露,鉴于上海本地券商目前存在的问题,已经有相关部门向市政府高层建议,如果一参一控问题还得不到解决,完全可以将国际集团和国资公司重新分开,单独成为两家公司,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一参一控的问题,而且节省了巨大的成本,也可以设立更多的金融投资平台,有利于通过市场化竞争将上海金融国资做强。

  如果这一建议得以采纳,上海国际集团和上海国资公司分别持有国泰君安两至三成的股权,这也将避免因“一股独大”而遭受管理层及经营上的动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