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产业西进:莫污染青山绿水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4日 01: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李秀中

  2010年12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披露,当年前11个月,重庆市、安徽省、四川省实际吸收的省外资金分别约1500亿元、4011亿元、5000亿元,同比增长约84%、50%和35%。

  在这些数字背后,一系列投资项目相继落户中西部。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后强就表示,随着IT龙头企业相继布局成都和重庆,一个足以改写全球IT业版图的“中国电子谷”正在成渝经济区内崛起。

  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阶段。2010年,中西部地区的GDP增长率普遍在14%左右。中西部地区已被称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发动机。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产业主动布局和地方政府发展冲动的背景下,产业西进必将规模更大、速度更快。然而,这一轮西进运动也存在隐忧:在一些地方仍然追求高增长之时,如何保证在2011年及“十二五”期间实现科学发展?

  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所长彭智敏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注意与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主体功能区定位、产业升级等紧密结合,更要避免引进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大的企业。

  去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也强调,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能转移污染和落后,要坚持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严把产业准入门槛。

  然而,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李勇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几亿元的投资在东部是毛毛雨,但是在西部就是很大。别说几亿元,就是几千万对于西部一些地方都很大。因此,相比而言,企业的博弈能力就很强大,西部处于不利的地位。”

  在这种地位不对等的情况下,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可能迁移会到西部地区来,对脆弱的生态形成威胁;另一方面,企业会对地方政府附加很多条件,要地方政府满足很多要求,增加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成本。

  不仅如此,一些地区在招商材料中,将自己的非常低的最低工资标准作为一项投资环境优势加以炫耀,甚至保证不涨最低工资。因此,在产业西进的同时,不仅要防止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进入,还要考虑如何保障员工福利,防止“血汗工厂”在西部地区遍地开花。

  东部沿海地区30年的发展已经显现出了严重的弊病,即牺牲资源、环境和劳工福利。很多学者都表示,西部的发展不能再重蹈东部的覆辙,更不能走向东部“谷底竞赛”的模式。

  不仅如此,很多地方政府热衷于招商引资,对本地企业的扶持则相对薄弱。事实上,一些招商引资进来的企业占有的资源、得到的待遇,是本地企业难以企及的,这也对市场竞争造成不良影响,甚至造成对本地企业的倾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