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郭丽琴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中美顺差80%在跨国公司完成
本周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会见到访的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同日,杨洁篪还会见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隆,就当前中美关系、胡主席访美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就在此间,有关中美贸易失衡的争论再次暗潮涌动,白宫在针对会晤的概述中称,多尼隆“强调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减缓全球经济和美中贸易中的失衡”。
昨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则在第二届中国开放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以较长的篇幅作了题为“客观分析贸易顺差结构,准确把握我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的演说。他强调,中美顺差的80%在产业内跨国公司完成,即使人民币大幅升值,也无法缓解顺差高企的压力。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教授陈琪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中美之间经济领域深层次的摩擦,反映出美国经济仍在缓慢复苏,就业并未实质性恢复,从而导致对中国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压力,以及对中美经济不平衡特别是贸易不平衡的炒作上。
陈琪表示,中国已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能短期调整过来的,而且大部分的出口还是指向美国,因此,这些炒作未来还会不时地表现出来。
加工贸易是中国顺差主因
美国国会山一以贯之的一个逻辑是:人民币汇率被人为低估,导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而逆差又造成美国失业率增加。
昨日,蒋耀平通过对造成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主要来源的加工贸易的分析称,中美顺差是多国经济投资关系的综合体现。调整人民币汇率,对减少中美顺差是十分有限的。
蒋耀平分析称,加工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从中美双边经贸来看,加工贸易也是对美造成顺差的大头,占了70%~80%。而且从企业构成情况来看,加工贸易主要是外资企业顺差。而且从2000年开始到2009年,外资企业占顺差比重从64%提升到84%,顺差里面加工贸易的外资企业占顺差的大部分。
他说:“从2005年到2010年,中国一直是顺差,美国一直是逆差。中国加工贸易顺差基本上在1000亿上下波动。这其中虽然经历了2005年至2008年的人民币汇率调整,但是中美两国贸易差额的变化不大,尤其是加工贸易基本变化不大。也就是说,汇率对顺差在加工贸易这块影响不大。”
美国对亚洲逆差基本平衡
美国国会山另一个逻辑是:中美贸易不平衡意味着中国与世界经济不平衡,也意味着全世界经济不平衡。
对此,蒋耀平则援引了美国对亚洲板块的整体逆差数据予以驳斥。他说,从顺差和逆差的形成,就美国对亚洲的整体逆差比重来看,从2000年到2009年基本上保持了平衡的状态。中国在顺差里的比重从2000年的19%,提高到去年的45%。但是,日、韩、中国台湾、东盟地区的比重在下降,其下降的比重正好是中国大陆上升的比重部分。美国对亚洲板块的顺逆差结构,体现了全球经济化以后产业转移的逆差和顺差是结构性的变化。所以,美国对亚洲板块基本保持平衡,只不过由于产业的转移形成了顺逆差的变动,把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顺差移到了中国大陆。
据此,他认为,加工贸易顺差产品的实质是外资产业转移的结果。我国凭借要素禀赋优势和政策服务优势吸引了跨国公司及其配套产业的转移。由此造成的跨国公司产业内贸易顺差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而不是全球经济失衡产品的根源。
陈琪表示:“美国主要是在偷换一个概念。事实上,中美贸易不平衡并不等于中国与世界经济不平衡,也不意味着全世界经济不平衡。”
顺差没有简单反映利益格局
此外,一个有趣的分析也支持了蒋耀平的观点,他从中国加工贸易第一大出口产品,逆差第一大类产品的笔记本电脑谈起,指出虽然全球95%的笔记本电脑在国内组装制造,但是从利润分布情况来看,中国的代工企业仅占5%~10%,而其他掌握核心元器件国家的利润率则在50%~80%。
“即从加工贸易的笔记本里面可以看到我们的顺差最获利的是谁。加工贸易的顺差产生在中国,利益在全球分享。美国凭借技术、标准和软件的垄断,占据价值链的制高点,应该是在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占住了利润。” 蒋耀平说,“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将顺差转移到中国大陆以后,也获得了利益。而我们只是在组装、加工环节获得了利益,从这里可以看到,贸易顺差没有简单反映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利益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