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8日 00: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观察报
杨兴云
“双转移”政策推行已有两年,结果并不理想。
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为广东省政府具体负责实施此项工作的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的分管副主任林位超,在谈到当前广东产业转移工作面临的突出困难时,毫不隐讳地将其概括为“三难、两不高”。即“资金难、招商难、用地难,珠三角政府推动产业转移的积极性不高,珠三角地区企业转移发展的积极性也不高。”
作为解决上述 “突出困难”的措施,广东日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转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持续“输血”产业转移。
政府药方
在《意见》中,按照汪洋“产业转移还要再推一把”的要求,除之前已明确的资金扶持外,广东省政府决定再拿出25亿元作为产业转移奖励资金,包括8亿元的专业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竞争性扶持资金、3亿元的珠三角地区政府产业跨市转出奖励资金、9亿元的珠三角地区企业产能转移奖励资金,并鼓励外向度高的企业向欠发达地区省级产业转移园区进行转移。
据了解,这25亿元产业转移奖励资金将于近期落实。
广东省政府还要求,2009年到2013年,珠三角各个地级市(江门除外)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用于合作共建产业园,以此确保园区建设有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据此计算,珠三角8个地级以上的城市,5年内在这方面的投入至少有40个亿。
为降低园区工业土地出让底价,在省级权限范围内适当减征或免征土地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土地使用税,对发展比较好的产业转移园适当增加用地指标。同时,加强对企业圈地的管理,2年以上仍未开工的建设项目将依法收回用地指标。对于10亿元以上的入园企业项目,其用地计划由省里面专项安排。
此外,为着力推动产业转移各项工作加快开展。广东省政府还从考核评价入手,专门制定出《广东省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办法》。“对各地政府,做得好的将给予表彰奖励,达不到标准的要进行重点剖析;对园区,做得好的也要表彰奖励,做得不好的要实行末位淘汰,考核连续排末位的园区将实行退出机制。”
有分析人士质疑上述“输血”措施“行政主导”色彩过浓,背离了汪洋提出的在“双转移”过程中需坚持“市场推动,政府引导,顺势而为”的原则。
针对上述质疑,林位超认为“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才能把握市场规律。”他表示,市场规律只决定了产业要梯度转移,但转到粤东西北还是江西、湖南去,就要看我们谁的功夫做得更足。
思路要转变
有地方官员将上述政策措施形象地称之为“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对此的反应是,“如果开一个药方就能解决问题,那还等到现在。问题背后的原因很多,要理顺既要打组合拳,又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
中山大学教授王臖及其研究团队在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广东产业转移园存在部分园区的产业规划不合理、专业化优势不突出、省政府的垂直协调力度有待加强以及部分转移园对产业升级重视不够四大问题。
此外,部分地方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着短期行为倾向,一味地争项目、争资金,并没有在充分认识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选择主导产业类型。
记者在采访产业转移园区过程中还获悉,80%以上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一位港商表示,目前九成以上的公司遭遇劳工短缺问题,平均缺口达两成。产业转移园区能否解决招工难问题,是他决定投资的首选因素。
不仅在珠三角,广东省东西北区域的清远、韶关、河源、云浮同样普遍存在招工难现象。
对此,中银国际研究员程漫江认为,目前中国已经临近刘易斯拐点,劳动力成本正在上升。
广东省发改委顾问、广东省社科院珠江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成建三研究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双转移”的思路需转变。近期他正在着手一个研究报告,准备向省委提出转变思维方式的建议。
他表示,现在广东34个省级“双转移”示范园区中,真正运行比较好的只是少数,大概只有10%左右。“将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西北部区域的思路,其背景是建立在向欧美出口导向的基础上,在当时是正确的。现在的问题是,即使成功地将其转移出去,由于欧美经济的衰退,美国人超前消费习惯的终结,在当前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再去花大力气保护和增加过剩产能效益何在,意义何在?另一方面需要思考的是,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生态环境是否适宜搞工业产业,而“双转移”其实质就是搞工业的思路。
成建三认为,从生态环境及功能区保护的角度看,或许农业、旅游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对上述区域更为适宜。“与低端工业品价格下降相比,农产品及服务业的需求及价格则始终处于上升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