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国内利好因素显现 短期调整后白糖仍会走强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0日 10: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期货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师香玲

  近日郑糖出现高位跳水走势,笔者认为,在基本面支撑下,郑糖有望重拾涨势。

  一、新榨季全球食糖供需依然偏紧

  从国际市场看,全球食糖市场的供给继续向偏紧的方向演变将继续对国际糖市形成支撑。国际糖业组织(ISO)在最新的报告中已把2010/2011制糖年全球食糖供给过剩量从先前预期的320万吨大幅下调至129万吨。美国农业部(USDA)也出于同样的原因把2010/2011制糖年全球食糖市场供给过剩量从先前预期的620万吨下调至300万吨的水平。两大国际组织在同一时间段相继大幅下调新制糖年全球食糖供给过剩量向市场传递出一个信号:新制糖年全球食糖供求前景并没有早些时候想像得那样严重,供给稍稍偏紧仍是全球食糖市场的主基调。

  国内方面,前期全国糖会预计2010/2011榨季全国预计产糖1200万吨,较上榨季增加130万吨左右;2010/2011榨季全国预计消费1400万吨左右(2009/2010榨季为1379万吨),加上国储储备糖和后续的进口糖,下一榨季基本供需平衡或偏紧。

  二、国内利好因素显现

  1.增产扩种难度较大

  从历年食糖供应形势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食糖消费是刚性增长的,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步;而食糖的生产是局部生产,提高产量要靠提高单产或增加种植面积来实现。我国食糖生产主要集中在广西等地,对农民来讲,利益是选择农作物种植的首要因素。由于木薯、香蕉的比价效应,产区甘蔗的种植面积正在萎缩,再加上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主产区甘蔗面积大规模扩大不太可能;单产也由于病虫害以及品种的局限性不可能大幅提高。从这个角度来看,后市糖价易涨难跌。

  2.产区天气变化莫测

  农产品生产靠天吃饭,所以对天气在其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2010年是近10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强度和影响最大的一年。极端高温和极端降水明显不同于以往此消彼长的特征,呈同时多发的特点。2010年12月17—18日,广西部分地区发生了中重度霜冻天气,给甘蔗生长造成影响;近几天又出现了冻雨,对甘蔗产量造成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每年12月—1月中旬,霜冻是糖市的主要炒作题材,而目前正值霜冻敏感期。

  3.连续拍卖国储库存偏低

  为了平抑糖价,国家2010年连续进行了9次拍卖,但是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说明市场的确缺糖。经过几次拍卖后,据测算,目前国家食糖库存约为106万吨,较往年明显偏低。虽然国家后市可以通过进口来补充库存,但国际市场的高糖价将限制进口量,而连续的拍卖反而促使糖价愈拍愈高。

  三、后期走势预测及建议

  综合分析,第一季度白糖市场可能主要炒作新榨季种植面积,而2010/2011年度甘蔗种植面积少于预期,产量预计也将低于预期。如果霜冻题材、国储低库存以及其他利多因素同时出现,则郑糖在短期振荡下跌后有望重拾涨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