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1日 01: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郭丽琴
昨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外贸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12月进口超预期增长,出口超预期减少,而全年顺差降至1831亿美元,减少6.4%。
这一数据从一个角度佐证了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昨日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评论文章。
该文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在10%~20%,2009年达到50%。2010年中国经济预计增长10%左右,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8.5%,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90%以上。”
李克强还表示,中国致力于扩大内需,并将继续朝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迈进。
多位专家亦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指出,国务院层面的“扩大进口”战略已经在逐步着手制定,扩大进口的可执行措施,有望在本年度出台。
顺差收窄与“胡奥会”无关
数据显示,2010年12月中国进口1410.7亿美元,增长25.6%,高于预测均值23.17%;出口1541.5亿美元,增长17.9%,低于之前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的2010年12月出口增速预测均值为21.13%。因此,贸易顺差超预期收窄并创八个月新低, 全年贸易顺差也较上年小幅收窄,连续第二年降低。
有报道称,2010年12月顺差的意外下降,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下周访美有关,中国外贸趋于平衡的数据将舒缓人民币汇率所承受的升值压力。对此,多位专家均认为过度解读。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对本报记者表示,顺差收窄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进口价格高于上年,而实际顺差,即净出口对GDP的贡献是在增加的。“上个月出口已经由高速增长回落至常态,从去年第四季度总体来看,出口形势还是不错的。”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也对本报记者说,2010年12月顺差收窄与政治议题无关。“2010年10月G20峰会前夕,中国的贸易顺差同样达到历史高点。如果说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那个时候才是最大的。这是过度解读。”
当月进口数据的走强,在鲁政委看来,主要是由于国内经济走强拉动,国家扩大进口战略进一步明晰,不再靠限制加工贸易来压出口,导致与加工贸易相关的大宗原材料进口增加。
“扩大进口”细化政策将陆续出台
专家们一致认为,本年政府对于“鼓励进口”的政策导向性已经非常明晰,扩大内需将成为全年的工作重点。
事实上,作为促进“进口便利化”的相关措施,中国放松外汇管制已迈出实质性的一小步,外汇储备管理思路也在因势调整。2010年最后一天,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管局”)宣布,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货物贸易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此时,北京、广东(含深圳)、山东(含青岛)、江苏四省市试点出口收入存放境外刚满三个月。
外管局称,此举为提高境内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支持境内企业“走出去”。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学院院长赵忠秀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关于“扩大进口”战略,已经从2007年的逐步酝酿,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决定。
从政策执行的层面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奢侈品类消费品进口关税下调,对于进口企业的贷款贴息,以及进口配额制度的逐步放宽。
“目前对于奢侈类消费品降低关税的问题,应该是阻力最小的一个环节,也是对于扩大国内相关门店产业和服务,见效最明显的措施。”赵忠秀说。
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也对本报记者指出,由于是几年前的政策,中国进口奢侈品的关税一直很高。而事实上,随着中国的逐步开放,很多人通过出国旅游购物,已经绕过了这个政策制约,不如放开。
而对于包括进口企业的贷款贴息,以及进口配额制度的逐步放宽,都需要进一步调整《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是带有选择性和试验性质的。
“贷款贴息政策主要针对的应该是大型机电及高科技产品,目的是降低进口成本。进口配额制度可能针对一些加工贸易企业的大宗商品进口,比如棉花。这些都是有选择性的。” 郑新立指出,“除了商务部,还须经过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的审批,此外,还需要金融部门和贸易部门的配合,因此难度较大,最终出台的时间也会延后一些。”
《第一财经日报》全年订阅价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