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1日 07: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青年报
改革战车如何告别“不挂档空踩油”
毕诗成
岁末盘点时,发现大家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中国有很多项改革太不给力了。不管是收入分配改革、教育改革、公车改革,还是税收减负、新拆迁条例、官员财产公开,很多道理早就说滥了,该怎样不该怎样都讨论八百来回了,可每每总是“只闻楼梯响,难见下楼人”。经济学家张维迎最近接受《南都周刊》采访时描述:利益多元化,大家自己玩自己的,不挂档,只踩油门,听起来轰轰轰,但没挂档它不往前走了,这就是我们现在改革的状态。
这的确是当下中国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命题。它最让人担忧之处在于“不进则退”的逻辑,正如一本叫《中国世纪》的书中所写到的:中国模式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带着问题超速前行。这是和时间赛跑的一场角逐,看究竟是前进的速度克服了问题的扩散,还是问题的障碍绊住了前进的脚步。当下很多东西正建立于30多年来民生极大改善基础的之上,如果不能通过深入改革继续同民众分享成果,矛盾与负面情绪就可能凸显出来,让社会增加变数。
正因如此,我们看到了很多知识分子的焦虑。比如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就很着急,他撰文说,中国急需一场“社会进步运动”,这场社会进步的目标,就是为了避免一味追求数量增加的发展走火入魔,缺少了方向感;其核心内容就是“制约权力、驾驭资本、制止社会溃败”。不管是孙教授所言,还是充斥于媒体时评版面诸如“公车改革”之类的具体呐喊,都体现了一个求稳时代大家对于变革的渴求。
何以解忧?唯有改革!于是我们想到了温总理今年多次提到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在于,这显然还不是所有掌权者的共识,既得利益者的阻碍已异常顽固;改变结构性权力空间,也绝非朝夕之间。目前最大的障碍,是很多搁浅、缓慢的改革,都不知道它是在哪个环节、因什么问题而减速甚至搁浅的——有人解读说是因为触及既得利益者,比如公车改革;有人解读说是因为不同部委之间利益无法协调,比如收入分配;有人解读说是利益集团公关的结果,有人解读说改革时机还不成熟……说什么的都有。原因五花八门,结果却是一个,舆论高声嚷嚷不依不饶,改革战车空踩油门按兵不动,社会就是这么“纠结”起来的。
365天之后,当我们站在2012年的门槛里回望时,还是会有同样的改革纠结吗?现在虽然不敢断言,但有多少期待,却是冷暖各知。这就像我们如果往后看365天,2010年初的时候,有多少触及改革的话题,和当下其实是否有着同样的语境?到底应该怎么办?换个说法,既然中央领导一再表态要推进改革,接下来的改革,到底怎样才能挂档?
或者,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到底谁来“挂档”的问题。缺少改革发动机,没有部门专注于推动改革,确实是个不小的困境。一般我们会把发改委理解成“发展改革”的部门,但问题正如学者所言,发改委现在更多专注于分配资源,分配项目,对于跟人吵架触动既得利益的努力,显然缺少了点兴趣。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上,张维迎呼吁说,应该重建体改委。综观当下中国改革大局,这或许真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
如果说以往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大家都不清楚怎么走,主要强调探索的话,那么现在则是大家基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只是纠结在推动力上,或者说在于打破某些部门“假装摸石头”的假寐上。其实在近年的两会上,也不时有代表、委员提出,国务院应该重新设立体制改革委员会。这种情绪来源于群众一直反映“住房难、买房贵;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买药贵”,可改革久突不破,成果不大的现实之上。只有设立相对独立的体改委,走出部门抓改革难以摆脱部门利益掣肘的误区,中国的改革才能获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