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2日 09:1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日报 黄碧梅
本版制图:宋嵩蔡华伟
万余人民网网友参与调查
64%网友认为现在买房不理性
1月11日,《人民日报》社会版联合人民网要闻部,推出“买房,你够理性吗?”网上问卷调查。截至当日21时,参与网友超过1.1万人。
接受调查的网友中,53%的人尚未购房,38%的人有一套房,9%的人有两套或以上的房子。有房和无房者的比例基本是一半对一半。
从调查样本来看,64%的网友认为,现在买房并不合乎理性。其中,34%的人表示,房价已经超出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30%的人表示,房价已经太高,现在买房有风险。另有30%的人认为,现在买房是理性的。其中,19%的人认为,刚性需求者只要买得起就买;11%的人看涨后市,还有6%的网友认为“很难说”。
就首次购房年龄来看,26—30岁年龄段的人群最多,此后依次是31—35岁,35—40岁,40岁以上,25岁以下。比起一些发达国家,中国人的首次购房年龄较小。据悉,美国首次购房平均年龄超过30岁,日本和德国甚至是42岁。
首套房,大家希望多大面积呢?调查显示,想买90—120平方米的人最多,占46%,其次是50—90平方米(44%),再次是120平方米以上(7%)。
但是期望与实际总有差距。调查发现,网友实际购买的房子,还是50—90平方米的最多(44%),其次才是90—120平方米(34%)。网友认为90—120平方米更适合居住,但是现实承受能力有限。
除了银行房贷,网友买房的钱哪来?近五成网友靠自己的积蓄(47%),有24%的人借钱买房,而22%的人靠父母资助,还有7%的人通过其他途径。
在有房贷的网友中,74%的人月供占月收入比例在50%以下。专家认为,债务占收入的比例50%以下是比较合理的,银行的风险尚可得到控制。
但是,房贷压力还是比较明显。贷款之后,35%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品质大大下降,11%的人不敢换工作,35%的人因此要精打细算,只有11%的人认为房贷基本没有影响。
网友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先租后买呢?30%的网友对公租房抱以热望,希望大规模建设公租房,同时降低门槛,住进了公租房就不着急买房了;25%认为,房价要稳定,才能缓解恐慌性需求;20%认为租房市场规范,房源更多,租房会更安心;17%认为如果能长租,不需总搬家,就不着急买房。
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崔建华、人大经济学院教授顾海兵
理性购房观念有助平抑房价
高位入市有风险
“随着经济的平稳发展,房价的平稳上涨是正常的,上涨幅度过快就不正常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崔建华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顾海兵则表示,从房价收入比来看,当前房价显然是偏高了。
导致房价过快上涨的主要因素,有土地价格、投机买房、炒房的影响,也有刚性需求客观存在、供给相对不足的叠加。而人们的预期对于市场变动也有直接作用。
对于房价偏高这一状况,顾海兵给予了风险提示,“一国房价偏高的状况,一般不可能超过10年,日本、美国都有过这样的教训。”
他说,从2004年起,中国楼市开始进入迅速上升阶段。目前,这种增长已经持续了五六年。因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在价格高位持续时间可能会更长一些,但总会有恢复正常的一天。只是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下降的空间可能不会那么明显。
据此他认为,高位入市有风险,跟风买房、非理性购房不可取。
刚性需求比较大
对于目前楼市购房需求的结构进行分析,专家比较认同的是,仍以刚性需求为主,但非理性购房也多少存在。
崔建华分析,目前购房需求中,刚性需求仍然比较大。几轮的楼市调控,多从需求调控入手,供应虽然也有所增加,但幅度仍然不够,导致供求不协调。
“从时常见诸报端的各类‘日光盘’的报道中,不少人急着买房的心态可见一斑。但我不倾向于以非理性购房来形容这种购房选择,我认为‘恐慌性购房’的说法,可能更为准确。”崔建华说。
在他看来,这种恐慌性购房的动机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客观存在着的房价过快上涨,让人们产生了“房价仍会继续快速上涨”的预期。具体到个体,理性的选择可能就是:“尽早买房”。
顾海兵则认为,由于税收等制度的不合理,庞大的二手房存量交易没有激活,加剧了供应不足。
同时,租房市场也没有盘活,房源少,管理乱,也减少了租房需求,放大了购房需求。
理性可以稳房价
两位专家表示,在确实存在“恐慌性购房”的当下,理性购房理念的倡导是有意义的。因为消费者越理性,需求越合理,刚性需求的释放就会更加有序,对于房价过快上涨也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崔建华认为,居者有其屋,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传统,年轻人有置业需求无可厚非,但置业行为中的不合理因素,需要加以引导。“比如,希望买大房子,位置要在中心城区,周边配套环境要好。如果这样的需求超出了能力所及,恐怕就难言合理了。”
他指出,人的购房行为是一个升级的过程。年轻的时候,买一个小一些、条件也许并不是那么完美的房子,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有了实力,再进行改善。这是需要建立和倡导的、相对合理的购房选择。
顾海兵则认为,在稳定市场预期方面,媒体应该发挥应有作用。要理性引导舆论,多做客观、公正的报道和分析,避免被开发商“绑架”,助长恐慌情绪蔓延。同时,应发挥专家作用,建立独立专家库,开展房地产问题论证,为房地产提供理性、冷静的分析和建议。
正方
租房也不错
任俊乾:
对于普通人来说,目前租房是不错的选择,不要盲目购房。
当首付和还款压力都不大时才可以考虑,月供嘛,最高占到30%,不要那么渴望成为房奴。
Miss-chae:
现在的房价确实高得离谱。我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花得不值,更何况是父母的钱。房价不降或收入不涨,我坚决不买房。
哈拉星子:
太多人赋予了房子太多意义,却没搞明白重要的是生活本身。当房子和钱成了生活的目标,人的所有快乐便失去了根本。
人间喜事:
我目前选择租房。如果勉强买房,把父母家底掏空,未来数十年父母和我们夫妻俩都得困死在一个地偏房小的破屋里,还不敢生病,不敢辞职。
小李:
以现在的房价买房子想都不想,如果勉强去买房子,万一工作不稳定或遇到其他事要钱急用,那怎么办。
文国云:
就当前尚不明晰的房地产市场来看,租房胜过买房。租房更加划算,而且大量房贷有可能抑制个人发展空间。
杨国栋—码字的:
现在买房不是套在高位?!而且所有和房价有关的争论都忽视了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当上一代老人去世,独生子女夫妇手中很可能有了三套以上的房子,而他们子女结婚还远着呢。无论是选择出租或出售,供应一下就增加了,而需求减少了,对房地产市场的打击就很大。
童晓天:
年轻人,不要着急买房啊!
我们是干建筑行业的,你们先缓一缓购房,让我们也好有精力盖更多的房子,就会好些了嘛!搞得我们现在天天加班,累的跟什么一样。我们搞工程的辛苦点没关系,只求给涨点工资,让我们这些专门盖房子的也能买得起房啊!你说是吧?
反方
赶紧买房吧
童童zuo:
问题是租房负担也不轻啊,还有随时被迫搬家的危险。在孕期或哺乳期搬家是很凄凉的事。除非政府提供更多廉租房,让我们能租个踏实!否则只好买房了。
小盛:
有稳定工作,父母能支持一部分的,赶紧买房吧!买不了新的可以买旧房。买不了一线大城市的,就买二三线老家县城的。
程互在外面:
房子要买,只是时间和个人的问题——自己有房子,即使是小一点,很满足了,起码是自己的!
娟娟木子:
其实我们也不是非得要住自己的房子,也不是房租无法接受,关键是房东三天两头的涨房租,经不起折腾!大家哪有精力天天找房子搬家,纠结。
苏州雨巷:
租房不是个好办法,因为始终感觉是被别人掐着脖子过日子。有了自己的房子,哪怕很小,才有退路,才会心里踏实。
hehe:
房子除了居住,还有投资的属性,只要房价预期是上涨且幅度不低于CPI,买房就是合理的。
一块二毛:
我觉得房地产崩盘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除非是大政策开始引导人口向农村流动了,否则一二三线城市肯定都还是有房地产刚性需求的。或者就是老龄化社会到了一定阶段自然死亡大量人口,造成需求严重疲软。但是现在这些情况都还没有出现。
网友(IP:121.14.234.★):
如果房价稳定,我一定不急着买房,而会先买部经济型的车开开。
可是去年7000,今年9000,我再不动手,明年11000……这样下去,永远买不起。
(以上摘自人民网网友留言及本版微博留言)
淡定的选择来自稳定的市场
姜赟
明和鸿,大学时的同窗。毕业那年,大家都觉得,房子很遥远,至少要10年。
3年后同学会,明已经买了房,父母出的首付。迎着同学艳羡的目光,他却不住抱怨:按揭耗掉收入一半,生活只能精打细算。而鸿仍然租房住,用积蓄在职读了个金融学硕士,并收到金融公司的橄榄枝。
6年后再聚首,明带着小孩儿,抱怨房子不够住,想换大房又怕活得太累。而鸿不仅自己买了房,还给父母在家乡买了一套。谈起经历,明这些年为还房贷而努力,而鸿的身影则经常出现在法国、美国、日本等地。
人们在选择的同时,往往意味着舍弃。明选先买房,或许舍了一些事业机会;鸿选先奋斗,或许付了一些金钱成本。毕竟,房子买得晚,价钱会更高。
这恰恰是房价上涨时,年轻人共同纠结的艰难选择。因为艰难,淡定也好,不淡定也罢,两者都可理解。
淡定者有其坚持:“别把人生困在一所房子里”、“父母,不是用来‘啃’的”、“有事业,一切都会有的”。
不淡定者有其考量:今天不买房,明天望楼叹。今天不置业,明天单身汉。今天不投资,明天留遗憾。
这两类人群,面临着同一个现实:房子供不应求,房价居高不下;租房不稳定,市场不规范,“租”得很烦恼。
因为这个现实,让许许多多本想淡定从容的人,变得不淡定、不从容。
改变这个现实,需要政府更加给力。稳房价、促保障;调供需、抓秩序,政府担子不轻,仍须加倍努力。
改变这个现实,需要民众更加理性。买方真的一条心、一股绳了,慌的只有卖方,房价只会更稳。
改变这个现实,更需要政府和民众齐心协力。政府给力了,民众却慌乱,房价难稳,反之亦然。
年轻人,谁没有理想,谁不想奋斗?只有房价稳了,预期稳了,在房子面前,他们的选择才能淡定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