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稀土出口:中国管制大逻辑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2日 13: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国际商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尽管在稀土出口上西方国家不断对中国提出要价和施压,但中国政府所表现出的态度却愈来愈坚定。在日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访德国时,针对德国经济部部长布吕德勒提出“要求中方不要增加西方获取稀土的困难”的观点,李克强不仅进行了当面的回驳,而且表明了中国将继续向国际市场提供稀土的积极姿态。显然,从官方政策角度而言,李克强副总理的表态并非中国政府的“第一次”,但由此使人们进一步发现稀土出口正在成为中国政府与西方国家外交博弈重要内容的基本现实。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稀土储量第一无疑是上苍厚赐给中国人的资本。美国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目前全球8800万吨的稀土资源总储量中,中国占比达36%,而且中国是唯一一个能够提供全部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然而,作为稀土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却没有相应的话语权,以致稀土卖成“白菜价”是中国非常痛心而又必须扭转的现实。资料显示,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10倍,但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60%左右。尽管随着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对稀土出口的渐进管制,稀土产品的价格有所提升,但在世界高科技电子、激光、通讯、超导等材料呈几何级需求的情况下,中国的稀土价格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从稀土资源存量上看,由于过量开采和利用率极低,中国的稀土拥有量正在急剧萎缩,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控制,未来中国将面临稀土枯竭的风险。美国能源局的分析报告显示,上世纪70年代之前,中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储量的90%。而中国商务部发布的最新资料也清晰表明,1996年~2009年间,中国稀土储量大减37%,目前只有2700万吨。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过程中对于稀土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大是中国政府必须考虑和保证的重要内容。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2009年的10年间,中国国内新兴领域稀土应用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2%,每年对于稀土的需求量为5万吨~6万吨,占中国稀土开采总量的一半以上。而且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国内对于稀土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显然,出于满足自身需求,中国的稀土出口量不仅存在着日趋减少的客观趋势,而且像钕、镝、铽、钇等元素预计在2012年~2014年间将全部用于中国国内。

  对稀土资源长期的粗放型采掘,导致了环境恶性退化和被破坏,这成为中国政府必须全力纠正的偏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分离稀土的池浸工艺每开采1吨稀土就会破坏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剥离300平方米表土将造成2000立方米尾砂,由此每年造成1200万立方米的水土流失。正是出于对环境的保护,稀土储量分别占全球总量13%、19%和16%的美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至今没有提采一分稀土。而中国严峻事实在于,90多家稀土分离厂的排放绝大多数都超过了国家“三废”排放标准,50多年的滥采乱挖已经形成许多对人身极具伤害性的“稀土湖”。因此,从环境角度来讲,中国限制稀土开采和出口,就如同美国和欧盟明确禁止水银出口、日本因为战略所需禁止碳化纤维和镍合金出口一样合乎逻辑。

  实际上,根据联合国《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第四条第5款的规定,“每个国家对自己的自然资源和一切经济活动拥有充分的永久主权。为了保卫这些资源,每个国家都有权采取适合于自己情况的手段,对本国资源及其开发实行有效控制。”同样,世贸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二十条“一般例外”也明文规定:“缔约方可以为某些特定目的而限制进口或出口。”因此,如同石油欧佩克组织的成员国通过调剂石油产出量和供应量以达到市场公平与利益平衡一样,中国政府对于稀土出口的限制亦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