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3日 02: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 刘东亮
1月10日公布的中国2010年12月贸易顺差大幅下降至131亿美元,远低于前值和市场预期,有观点认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随后两日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价分别报6.6216、6.6128,不仅没有回落,反而较数据公布日的6.6349大涨221个基点,一举创出汇改以来新高。
实际上,我们认为贸易顺差大幅回落并不代表人民币升值将放缓,相反人民币在2011年很可能加速升值,而近期美元大涨与人民币微跌并存的局面就是央行释放的强烈信号。保守估计,人民币年内兑美元升值幅度至少在5%左右,甚至可能大大超过这一水平,且波动程度将加剧。不管其利弊如何,中国经济宏观与微观层面都不可避免地将面对人民币加速升值带来的挑战,寻求化解之策才是市场与企业应正视的问题。
由于发达经济体复苏不甚理想,全球贸易环境正在趋于恶化,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思维抬头,汇率战与贸易战若隐若现,而中国拥有高贸易顺差,人民币成为许多国家攻击的对象。人民币升值当然无法解决全球贸易失衡的问题,这是由全球产业分布不平衡所决定的,但强大的海外政治压力并不利于中国外贸环境的改善,也不利于人民币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适度加速升值或许能有助于创造合适的政治对话氛围,缓解政治和贸易上的紧绷压力,同时,这也有利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平衡外贸关系。
当然,人民币升值不可避免地会对出口带来负面影响。尽管自去年重启汇改以来,中国出口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但汇率对出口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随着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累积效应将会在2011年逐渐体现出来,而外需不景气也将限制中国出口的高增长势头。这无疑会拉低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但我们相信这一问题可以被克服,因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预计将有大量政府投资推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出口贡献率的下降,同时,由于中国企业的整体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相信多数企业也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克服升值带来的压力。
在控制通胀方面,货币当局出于对冲输入型通胀的目的,也存在让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可能。尽管就目前阶段而言,这一手段所能起到的效果还相当有限。一方面,现阶段中国的通胀主要是由食品价格所引发的,输入型通胀的迹象不明显,当前治理通胀的有效手段应是迅速增加供给,只要通胀尚未从食品领域全面蔓延开来,那么加息和升值对于通胀的作用可能都较为有限。另一方面,人民币加速升值可能会吸引更多热钱涌入中国,从而令国内的通胀形势火上浇油。不过,我们看到外管局在去年11月初对商业银行结售汇业务收付实现制敞口进行下限管理,人民币远期市场发生根本性改变,远期和掉期市场被分割,这可能是主管部门加强对热钱监控管理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应能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人民币加速升值对中国微观环境带来的挑战,同样不可忽视。由于长期实行固定汇率制、外汇市场发育不完善,以及避险手段欠缺等原因,中国外贸企业对汇率风险仍然不够重视,而二次汇改后人民币双向波动的特征日益明显,使企业在汇率风险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
内地现有的汇率避险手段相当有限,除远期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外,企业缺少其他选择。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尽管增长十分迅速,但有相当比例资金是出于跨市场套利的目的,而非真实进行贸易结算,对企业的避险作用有限,其原因主要是海外对手方对人民币的接纳度有限,同时海外人民币缺乏回流和投资渠道。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加速构建人民币回流机制,推动人民币尽早自由兑换,但这些举措非一朝一夕能够见效,当务之急是加快内地外汇市场建设,引入或推出更多避险工具供企业选择(如拟推出的人民币期权),这是人民币升值阶段微观层面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所在机构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