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社科院: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 消费增长空间很大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3日 08:2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电(记者 赵建华)中国社科院12日发布的《亚太蓝皮书》指出,2010年中国成为多数亚洲国家最重要的出口市场,成为亚洲经济最重要的拉动者。亚洲地区合作活跃,但统一大市场依然遥遥无期。

  蓝皮书说,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对亚洲经济而言,中国经济的强大需求弥补了欧美消费需求不足留下的缺口。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每年新增消费需求相当于整个韩国的产值。与此同时,中国国内消费占经济的比重仅为36%,不仅在世界同等收入国家中的比重最低,在亚洲新兴经济体中也是最低的。中国消费增长的空间还很大。

  蓝皮书介绍说,受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对欧美的出口锐减,中国从周边国家的进口也一度迅速下滑。但随着中国刺激政策的实施,中国从周边国家的进口逐渐反弹、已基本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中国的高速增长,增强了亚洲其他出口导向型国家的信心。未来亚洲经济的增速,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中国。

  蓝皮书认为,尽管在中国的拉动下,亚洲经济已率先实现复苏,但应调整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在过去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很多东亚国家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全球经济“再平衡”要求东亚国家减少出口、刺激内需。这实际上很难,过程也会很长。

  蓝皮书担心,东亚国家依赖出口的制造业,可能难以持续昔日繁荣。如果西方发达国家减少进口,东亚国家的出口市场将被挤压,不得不扩大和开拓新的贸易伙伴,各经济体之间争夺出口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蓝皮书还指出,亚洲的区域合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展很快,地区合作非常活跃,但统一大市场依然遥遥无期。包括中国—东盟自贸区在内,2010年亚洲已拥有221个FTA(自由贸易协定),但以双边协定居多。面对众多的贸易协定,企业为了熟悉复杂、繁多的规则,需要支付较多成本。

  此外,亚洲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安排多为小国主导、大国参与。这类似于“小马拉大车”,动力不足是很自然的事。

  社科院的蓝皮书还指出,中国经济规模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区域内第一大经济体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美国重返亚洲,是2010年亚洲事务的两大标志性事件。两者之间,不是偶然的巧合。受此影响,亚洲区域合作原有格局将被打破,中国的周边环境将进入震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