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城镇化加速引发巨大现金需求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4日 02:0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郭茹

  央行副行长马德伦日前撰文称,从2005年至今,中国货币流通量增长了近80%。虽然中国现钞印制生产量世界第一,但不断增长的现金需求仍给人民币的生产带来压力。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居民收入的货币化是导致现金需求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

  所谓货币流通量,其实就是央行货币信贷统计数据中的M0,也称为基础货币、高能货币。根据央行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流通中的现金量达到4.4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6.7%。这一增幅比上年高出了5个百分点,是近五年增幅最大的一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央行人士对记者表示,一个经济体所需要的现金量实际上很难测算,而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主要是根据商业银行反映上来的现金需求来定。他认为,我国现金需求巨大,主要是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原来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必然经历一个经济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很多非货币化、隐性的交易逐渐由显性的货币来代替,货币需求显著增加。而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这一过程就更加明显。城镇化使得原来农村地区对于货币的隐性需求释放出来,实物交易被货币交易取代,同时,农民工进城也产生了巨大的现金需求。

  另外,伴随改革开放的还有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居民在这些方面的需求开始更多地反映为现金性支出,居民收入货币化也是导致现金需求大增的主要原因。

  “这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中现金需求的两大源泉。”该人士说,这属于经济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不过,他也不排除有一些特殊因素可能在短期内增加我国社会的现金需求。

  “比如海外热钱的涌入,由于要通过地下渠道进入,更可能采取现金的形式,另外,民间资本运作也会更多地利用现金交易来完成,例如大蒜、古董等市场的炒作通过现金交易更方便。”他说。

  要解决现金需求所带来的人民币生产压力,他认为,可以考虑通过推出大面额纸币来解决。由于大面额纸币的推出可能引发民众对于央行增发货币的误解,他建议,此举应该在通胀压力较小的情况下来采用。

  人们通常担心,央行印制和投放现金的行为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只有在央行超出社会现金需求投放货币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从经济学分析来看,作为基础货币的M0,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却并不大。

  由于更广意义上的货币不仅仅包括现金,还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有价证券等,现金在整个货币量中的比例已经很小。到2010年底,我国货币流通量M0为4.46万亿,而广义货币M2则达到了72.58万亿,M0占M2比例仅为6%。

  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宏观分析师高义表示,在分析通胀等宏观经济问题时,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往往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它们代表着社会交易活动中的货币量以及整个社会的货币量,与物价水平的关系更加密切。而M0的关系并不大,受到的关注也并不多。

  他表示,如果一国出现恶性通胀,毫无疑问与中央银行过量印制和投放货币有直接关系。但在通常情况下,引发一国通胀的原因很复杂,很难单纯归结为货币因素。

  事实上,在通货膨胀的形势下,一国经济体反而可能会出现现金需求下降的情况。因为货币贬值会令企业和居民持有现金的意愿下降,而选择持有实物或具有保值功能的物品。

  《第一财经日报》全年订阅价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