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31.57%用户有被银行误导经历 擦亮眼睛去理财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4日 07: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闻晨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晨报记者 刘志飞

  近日,银率网发布《2010年360°银行评测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2010年国内商业银行的各种零售业务、服务等进行了综合评测。《报告》显示,在近万名被访用户中,受到诟病最多也是用户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银行误导客户的现象,其中31.57%的用户表示其在银行有过被误导的经历。理财专家表示,市民选择理财产品之前要先明确自己的预期,了解这款产品的特点,不能只听销售人员一面之词。

  误导买保险最频繁

  银率网的《报告》显示,2010年用户反映最为强烈的就是银行销售环节中存在的问题,2010年消费者反映银行销售服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较2009年有所上升,2009年比例是22.20%,而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变成了31.57%。银率网总编徐瑾介绍,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第一个是片面和错误引导客户来购买金融产品,第二个是片面夸大投资性产品的投资收益水平,有些客户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各类投资品的时候,可能会期望投资收益10%、15%甚至更高,但是这个过程中,有些银行在营销过程中为了迎合用户的需求,就存在着片面夸大投资性产品的投资收益水平的情况。第三个是没有如实告知费用、现金价值、产品属性等投资性产品的关键要素。第四是对服务或产品的功能、费用、风险等情况揭示不足等。《报告》中也指出,有被误导经历的受访用户中,41.9%的用户表示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受到误导,31.38%的用户表示在办理存取款业务时易受误导,而发生误导最为频繁的是误导用户购买不合适的保险产品。

  买理财产品前多问问

  近几年,“存款变保单”的误导销售现象时有发生,类似的投诉接连不断。针对此类现象,去年11月银监会下发《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在2010年底前完成代理保险业务过程中存在的不合规行为的清理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通知》一方面明确要求商业银行不得误导销售,在代销保险前,一定要先向客户进行明示销售的是保险产品,并如实提示保险产品的特点和风险,不得主动推销。电话销售过程应全程录音并妥善保存。另一方面,要求银行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的人员,应是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银行销售人员,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

  记者近日走访多家银行网点,仍有机会听到柜面人员建议客户将存款改为购买保险类理财产品,只有在客户明确问是否保险产品时,柜面人员才提醒是保险产品。而且,各银行网点的宣传板上也不乏保险产品收益率较高的提示。

  理财专家表示,市民选择理财产品目的应明确,保险和投资分开考虑更合适。买保险,就根据自己需求以保证为主,买理财产品就以保值增值为主。当银行工作人员向您推荐理财产品时,不妨多问一句,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保险理财产品?

  认清产品结构很重要

  经历了2009年银行理财产品大面积零收益和负收益现象,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基本上以投资债券、票据、信贷资产等稳健产品为主。因此,业内人士估计,2010年客户投诉“片面夸大投资性产品的投资收益水平”的应该主要是结构性理财产品。这类产品一般挂钩股票、大宗商品等走势,因为在其中嵌入期权,收益计算情况并不如传统理财产品那么简单,如果仅关注最高预期收益率,往往会以失望收场。

  理财专家提醒,结构性理财产品设计一般比较复杂,最高预期收益率越高,实现的条件就越苛刻。比较适合喜欢博取高收益,又能承担零收益或负收益风险的投资者。而稳健型投资者还是将目光瞄准债券、信贷等综合类理财产品。

  当然,结构性理财产品也有稳健型理财产品,关键在于产品的设计结构。在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时,应关注产品挂钩标的和设计结构,明白挂钩标的在何种状况下,会实现何种收益率,以免对理财产品造成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