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再融资潮凸显粗放经营风险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4日 14:3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数字报纸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新年伊始,农行、民生和兴业等银行几乎同时公布的再融资方案,拉开了2011年银行巨额再融资序曲,银行不厌其烦的再融资预期和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资本饥渴,搅得市场风声鹤唳。

  当前部分人士把银行再融资归因于监管制度变革之倒逼。无疑,银行资本补充规定和央行参考银行资本充足率等差别准备金率政策等,无不对银行资本金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以“不融资,银行没法开门”回应市场质疑。然而,用监管政策变革所带来的新增资本金要求来解释银行再融资的合理,不仅掩盖了银行粗放式经营下的风险,而且暴露出银行资本运营能力不足之虞。

  当前银行系统凸现而出的资本饥渴症状,根源于银行粗放型发展理念:井喷式贷款增长耗散银行有限的资本金后,银行首先想到的不是优化资产结构,而是寻求融资,随后再井喷式地放贷。这是一种不厌其烦的“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游戏。这种粗放型业务扩展模式,虽为抬高银行业绩,却也潜伏了资产不良化之风险,如银监会公开统计显示,仅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就有约23%的资产面临坏账化风险,而地方贷款正是最近三年来,银行信贷井喷的源头。

  无须讳言,监管层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确实使银行资本承压,但不同于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直接牵制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只是一种资本性的风险保障监管,监管层对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并不影响银行对资本金使用,更不耗散银行资本。因此,银行再融资源自监管变化,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它直接遮盖了管理层对银行资本金经济化使用的能力不足问题。经济化资本理念下的银行,无需频繁的外部融资,而通过内生性融资就足以满足其资本金需求。

  事实上,一定资本金下,风险资产的投资结构决定银行经济资本化能力。如1亿元资本和8%最低资本充足率,可以配置风险权重为1的风险资产为12.5亿,若风险权重为0.5则风险资产可达25亿,同样风险权重为1.5的风险资产则仅为8.3亿元。当前相关人士把银监会调整地方贷的风险权重系数,权作银行资本缺口的压力,我们并不认同。银监会决定提高地方贷款的风险权重,恰恰是银监会在例行检查时发现,银行这种放贷行为是无视风险的冒险之举,是风险管控能力不足的突出表现。因此是银行的冒险行为直接抬高了地方贷款的风险烈度,而非银监会有意为之。

  当前监管机构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出更高要求,本意并非是增加银行的资本金缺口,而是反向激励银行经营理念的转型,督促银行转向追求资本使用效率的轨道上来。当然,要促使银行走出粗放式经营状态,还需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如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清除妨碍银行执行贷款利率上浮自由决策的障碍,促使银行的贷款利率定价能充分反映风险烈度,并有效覆盖该风险资产的风险敞口。加快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和信贷转让市场建设,为银行优化其风险资产结构,经济化资本使用提高市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