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极端教育只会毁掉孩子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5日 00:2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观察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刘晓立

  503

  2011-01-17

  154

  刘晓立

  侯逸凡的成功源于父母的尊重与培养,但更多的孩子却在父母的强迫下进行学习。在天才少年教育特例被广泛渲染的今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适合中国儿童的呢?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孙云晓。

  经济观察报:对于丁俊晖、郎朗等某方面特长突出的“天才少年”,他们的家长很多都采取了特长教育优先,学校教育其次的教育方法,对此您怎么看?

  孙云晓:发现孩子的天赋应该珍惜,为支持他的发展创造更多条件,绝不能因为这和升学考试没有关系而去压制他的发展。孩子千差万别,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在学习文化课上有优势,所以要尊重他的特点。但是,我坚决反对让孩子辍学专门进行特长教育的做法。因为这种极端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极不负责。那些 “天才少年”的事例只是极其特殊的情况,倘若所有“天才少年”都采取了这样的教育方法只会毁掉更多的孩子。

  经济观察报:但是中国父母的教育往往采取另一个极端的教育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式妈妈”的教育方式。

  孙云晓:“中国式妈妈”的本质就是管制过严、溺爱过多、期望过高。“中国式妈妈”实际上是“中国式教育”的反映。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人们普遍接受尊重儿童人权的现代儿童观,他们对儿童的尊重和发展的理念占主导地位。而在国内,中国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与学校重视升学考试的追求相呼应,二者相当于联手掌控儿童的教育,在国外显得另类的“中国式妈妈”的教育也就顺理成章。

  经济观察报:中国式教育往往都在关注如何进入好学校,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适合中国儿童教育的?

  孙云晓: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评价问题,不知道衡量教育优劣的标准是什么。对教育来说,不论东方西方,都是存在一定规律的,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这个发展要符合规律。第一,婴幼儿阶段,孩子的天性必须得到尊重,以游戏为主的启蒙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自信、自主、想象力、动手等能力,婴幼儿教育小学化只是早期摧残;第二,中小学阶段,孩子需要在基础教育中得到全面协调健康发展。但现实是,很多孩子在婴幼儿阶段过早地接受知识教育,而中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又过于偏重学习成绩和名次,违反了教育规律。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的人格和心灵。

  经济观察报:如何改善这种情况?

  孙云晓:必须“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改变孩子要从改变父母做起。爱孩子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不能把学知识强调到过高的地位,好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好在中国的父母正在觉醒中,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让他们愿意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