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隐形的中国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5日 00:2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观察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心力

  503

  2011-01-17

  心力

  香港利邦服装公司(Trinity)收购Cerruti的新闻,像一枚深水炸弹,时尚类媒体几乎全部失声,倒是在财经频道有报道,不过报道提了两句品牌介绍之后,就开始分析市场。利邦为此投入了大约5300万欧元,美银美林发表研究报告表示,收购品作价相当市账率1.2倍。

  这点小钱利邦才不计较。Cerruti的顾客群已经养成,多在内地二、三线城市开几个店,一两年就回本了。而且利邦有个大东家,它是香港利丰集团下属的第四家上市公司。至于利丰,地位超然,可以写进中国对外贸易史里折磨中学生。这个公司成立逾百年,中国第一支原子笔是他们引进并命名的,他们还把藤制摇篮从东方送到英国皇宫,给婴孩时期的查理斯王子使用。家族第三代冯国经在香港十大富豪榜中排名第七,身家1966亿。

  利邦近来意图以亚洲为据点打造自己的服饰业王国。它成功收购了英国Visage集团,美国Jimlar鞋业公司(旗下拥有Frye、Mountrek和RJColt等品牌),取得Coach和CalvinKlein的代理权,以及李宁购业务。由伊丽莎白二世御用裁 缝 创 办 的 HardyAmies,几个生产男装的品牌,Gieves&Hawkes、Kent&Curwen也同样是他们家的。

  在这个时代里,几乎没有什么品牌可以抗拒资本的力量,除了上面有人的业界巨头和没有野心的小作坊。其他的,无非是秀、名牌、历史、工艺还有第N代传人。在被收购之前,Cerruti早就撑不下去了,前两年几乎都以每年1000万欧元的速度在亏损。

  利邦的数次海外收购都办得低调。可能是之前就握有大中华区的独家批发和零售权,Cerruti真正入了中国籍,生意也一样做,不了解情况的人,不会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变化。

  事实上,成功的国际品牌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中国,必须扩张在中国的势力,还得在中国生产降低成本,当然后者大家都在否认,但如果品牌是中国籍又要保持国际形象,就得极力撇清和中国的关系了。

  要想挣钱,得先学会隐形,Lanvin也走的这条路。这个“法国品牌”早在10年前就卖给台湾人了。当时,Lanvin这个历史悠久的时装屋不堪债务重负,几经易主之后早已穷困潦倒,设计也是乏善可陈。家族拥有台湾联合报系并曾在该报担任记者的王效兰买下这个品牌,并且请来了AlberElbaz担任设计师,Lanvin起死回生。在整个过程中,王效兰聪明地选择了隐居幕后,将Lanvin所有的光环留给了设计真正的灵魂所在。这也许是出于对Al-berElbaz天赋的肯定,但大部分时装评论家则认为这更是对销售等商业因素的考量,因为时机尚未成熟,高调宣称自己是华人品牌并不明智。

  不过也有胆子大的。2000年左右,马来西亚华人王明星和他的妻子成为英国时装品牌Mulberry的大股东,注资不久便与创始人产生对于品牌定位的分歧,再加上华人身份以及MadeinChina的宣传,品牌价值大打折扣,用了将近10年才得以成功洗底,咸鱼翻身。

  这也是收购之后时常发生的情况,企业赢利,品牌重生,但品牌的中国背景一样还是见光死,中国消费者对于国外价值观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想象。

  什么时候是个头?以宝姿(Ports1961)的态度作为标尺吧,什么时候这个号称来自加拿大、走精英路线的香港品牌能够大方承认他们的设计和生产团队大多潜伏在深圳时,就证明我们的自信和资本一样雄厚了。而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我们需要一点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