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船舶股异动:三只船载入资金多 亚星锚链破发有生机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7日 05: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理财周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理财周报实习记者 曾雪梅/文

  脆弱的市场下,广船国际、中国船舶、中船股份的走势明显强于大盘,行业复苏中

  上周市场2800点上上下下震荡时候,我们看到了中国船舶的异动。

  在开年的第一份区域规划中,我们看到了山东关于海洋经济的第一份规划。

  在中国引进的第一艘航母“瓦格良”有关新闻频频出现的时候,引发人们关于建造航母的种种猜想。

  从市场表现来看,最具代表的中国船舶、广船国际和中船股份近期都呈现资金流入状态,走势明显强于大市。

  然而,不管实实在在的业绩订单,还是航母建造的各种猜想,有关船舶制造的种种,都值得我们关注。

  中国船舶:等待复苏的“珠穆朗玛峰”

  这之中有曾经造就300元股价的中国船舶,2007年的10月,中国船舶造就了中国A股市场上一座无人超越的高峰。

  在几只船舶概念股同时发力的背后,我们却发现几家船舶设备行业的净利润近几年增长情况并不乐观,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船舶设备行业究竟是引领A股冲上巅峰的领头羊,还是时代背景下一次偶然的股价爆发,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究。

  2011年1月7日,中国船舶、广船国际、振华重工、中船股份等船舶股纷纷迎来了一次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广船国际上涨幅度超过4%,中国船舶涨超3%,中船股份上涨3%,其他几只股票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此次上涨的原因,来源于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即将建成下水的传闻。

  有业内分析师表示:中国航空母舰的建造属于军工行业,一般不会进行公开的披露,因此事情真假无法肯定的得知,但是航空母舰的建成肯定会对船舶设备制造行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然而,此次上涨却可以让我们回忆起另外一次引人注目的上涨。2007年10月11日,中国船舶的股价在当天冲上了300元的巅峰。让人禁不住思考:冲上A股巅峰的为何偏偏是船舶设备行业,它的背后是否一直蕴藏着巨大的竞争潜力?

  先从整个造船行业来看,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1到11月行业造船的完工量、新接订单都大幅增长,同时手持订单量回升;新船价格有所回升,延迟交船的现象依然存在。

  再翻开几家船舶设备上市公司近几年的财报。看到更多的是业绩上下波动。

  中船股份2008年净利润同比下降8.5%,2009年增长仅仅3.35%,2010年下降39.05%;中国船舶2008年上涨48.63%,2009年下降39.88%,2010年也仅仅增长了2.93%;广船国际2008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2.78%,2009年继续下降37.23%,2010年上涨49.22%;振华重工2008年净利润增长22.09%,2009年下降67.4%,2010年下降145.49%。

  三大船舶公司以及振华重工都处于业绩波动区间,总的看来是利润增长的少,下降的多。而根据中国船舶行业协会的统计,目前对船舶修缮的费用在不断降低,压缩公司的利润。

  有业内分析师透露:2007年,有大批日韩造船厂在中国投资建厂。当时除了大宇造船投资10亿美元在烟台建厂外,同时在中国建造船厂的还有韩国三星重工和伽耶重工,分别投入5亿美元和2980万美元。造船产业明显朝着中国转移,使得中国有望成为世界下一个造船中心。也正因如此,为船舶设备行业带来了丰厚的订单。

  亚星锚链小行业大垄断,其他厂家等待暖春中的复苏

  相比较于其他船舶设备厂家10年或者10年以上的上市时间不同,2010年上市的亚星锚链是一只名副其实的新股。

  然而,对于亚星锚链来说,新上市的几天内股价表现并非顺利。在开年新股表现颓废的大势下,亚星锚链上周五股价已经跌破发行价。

  记者采访了业内的相关人士,他表示说:对于连续几天的股价下跌,有一种可能是投资者对这家公司的产品不了解造成的。

  在亚星锚链的相关研究报告上,有一点格外引人注意:R5系泊链。

  根据业内人士透露:R5系泊链是主要用于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一种设备零件。它的生产对于钢材以及制作工艺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它的钢材主要全部从宝钢购买。而亚星锚链是国内唯一一家可以生产R5系泊链的公司,在国内占据垄断地位。

  分析师分析说:“国家一二五规划中有计划要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因此对于高端系泊链的生产来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海域共有油气资源量350亿~400亿吨石油储存量,而探明率仅为12.3%,深水作业领域尚处空白,因此高端系泊链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而对于其他船舶设备厂家来说,目前纷纷进入了复苏阶段。

  广船国际2010年一季度接造船订单2艘,二季度为零订单,三季度新接造船订单为3艘,截至2010年9月30日已接到订单46艘/192.37万载重吨。其他的厂家也纷纷进入订单的复苏期。

  有分析师对此认为“未来船舶设备行业将缓慢进入复苏期,但是船舶设备行业本身周期十分漫长,真正意义上的恢复还需要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