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高盛公司主动“坦白”以退为进?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7日 08:4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青年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在经历了长达半年多的指责、批评和诉讼之后,美国金融“巨头”高盛公司近日发布了一份“内部检查报告”,表示将向投资者披露更多的财务信息,以增加透明度。

  这家公司表示,将在新的财务报表中把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分开披露,这将公开更多交易盈利的模式和细节。分析人士称,这可能意味着这位华尔街的“常胜将军”不得不把自己的“兵器谱”晒一晒。

  据称,内检报告是由高盛公司的业务标准委员会撰写的。该机构成立于去年5月,当时有关欺诈的民事诉讼正困扰着高盛,公司高层决定设立审查机构进行“严格的自省”。这份报告就是委员会在8个月的内部工作评审后的“成果”。

  高盛公司对外宣称,他们要改革公司与客户进行交流的方式,“符合并超越我们的客户、股东和监管机构的预期”。高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尔德·贝兰克梵表示,“我们坚信本报告中的建议意味着高盛再次承诺客户至上,公司的一切行为以追求卓越声誉为目标”。

  通常在市场繁荣时期,金融企业的自营业务,包括自持股票、债券和房地产等投资,所获收益相当丰厚,但具体操作和财务情况并不公开。金融危机后,这块业务被称为“黑箱子”,打破“黑箱操作”的呼声愈演愈烈。

  去年4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式指控美国高盛集团(GS)涉嫌欺诈投资者。指控认为,高盛公司在向投资者销售他们自己设计的一种抵押债务债券(CDS)时隐瞒了关键信息。这一CDS产品的表现与住宅次贷证券(RMBS)直接挂钩。高盛一方面允许客户(保尔森对冲基金)做空该金融产品,在金融危机期间大赚特赚,另一方面却向其他投资者承诺该产品由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推出,导致客户损失。

  7月,高盛在同意支付5.5亿美元罚金后,诉讼不了了之。这是由美国住房和信贷危机所引起的最大的一起诉讼。

  不过,最近有消息称,美国参议院在即将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金融危机期间,高盛在向客户提供服务时,并未置客户的利益于首位,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

  一位国内证券业资深分析人士称,这一次高盛主动“坦白”,有“以退为进”的意思。事实上,中国证券机构在当年A股泡沫崩溃后,也对自营业务进行了广泛的“自查”,这种举动本身是金融机构“主动应对生态环境变化”的自我束缚行为,让肌体更健康进而更有战斗力。

  自营业务交易近年来一直是华尔街机构最得心应手的盈利武器,有些经济学家甚至认为,华尔街机构热衷于自营业务交易,是导致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7月签署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投资银行将被禁止进行自营业务交易。这一原则的倡导人为美联储前主席沃克尔,因此被称为沃克尔原则(Volker Rule)。

  按照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的日程表,在奥巴马总统签字两年后,限制投资银行自营业务交易的监管措施将制定完成,也就是说,2012年年底将是华尔街机构剥离自营业务交易的大限。据称,有不少华尔街金融机构已开始提前筹划剥离事宜。

  有分析师表示,高盛公司为了修复自我形象,首先要说明公司代表客户做了什么,而自己又有哪些投资,这种姿态是“重新赢得信任的一个步骤”。

  但在市场青黄不接的时候,像高盛这种“几乎所有人都赔钱它反而挣钱”的太成功的公司,赢得信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据报道,美国高盛公司的一位合伙人说:“我们自金融危机以来的良好表现成为一种负累,因为人们纳闷儿为什么我们表现这么好,怀疑我们得到位高权重的前同事的关照。”而针对高盛公司在中国骄人的业绩,也有业内人士称,“高盛在中国太成功了,但这就是成功的危险之一。”

  美国著名的《滚石》杂志撰文揭露高盛的“前科”,说它在10年前的互联网泡沫时就精通于包装垃圾公司上市,欺骗投资者。“就像用丝带装饰好一个西瓜,从50层楼扔出窗外,并开始打电话询价一样”,该杂志称:“唯一能够获利的人就是在西瓜砸到地面之前卖出的人。”而在诱发金融危机的次贷泡沫中,高盛公司一边卖产品给客户,另一边卖空该产品,这就是“地地道道的金融欺诈”。

  这次,高盛公司发布“内检报告”后有媒体称,这是该公司成立142年以来首次公开自营业务的利润细节,“华尔街作为金融冒险家们的乐园被打上了一个问号”。一位接近高盛公司的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不屑”,并认为这类“夸大的表述”一点都不能撼动高盛公司在华尔街的引领者地位。

  事实上,“坦白”对高盛公司是个利好消息。分析人士称,经过内部的结构调整和重新梳理,目前高盛公司的自营业务在其公司业务比例中已经很小,即便“沃克尔法则”打算扼杀所有自营交易活动,高盛股票也不会受到影响。果然,高盛公司“内部检查报告”发布后,它的股价上涨了。

  经济学家李才元称,金融危机后,像高盛这样的金融公司被推上“道德审判台”,这有可能宣泄了人们的怨气,却无助于抓住泡沫经济发生的“元凶”,高盛公司最多算是个“无意或有意的帮凶”。

  他认为,金融危机的本质,是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全面的“资源泡沫”膨胀阶段,美国房地产泡沫崩溃了,但目前在石油、粮食等大宗产品领域,仍然聚集着巨大的泡沫,并且还在不断积累风险。高盛公司如果说“有错”,那也是此类金融企业面临的“历史性错误”。他们不过是敏锐地抓住了市场的机遇,“认为金融就是欺诈,一概而论地把华尔街妖魔化,这不符合实际,因为他们销售的合约一般都是合法合规的”。

  “金融公司必须回归实业,它们必须放弃资源炒作,放弃以资源为标的物的各类金融衍生品”,他说,金融行业是服务业,做服务的不能“反仆为主”,而应该重新定位,服务于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否则,就如同房租价格高涨超过了租房客的真实收入,这样的经济绝不可能继续发展。

  针对高盛公司的“自省”和“坦白”,李才元表示,金融企业习惯了资源炒作的“暴利”,习惯了当“统治者”,让它们向为实业提供服务的角色回归难度很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廉洁自律是个好的开头”,他说:“希望这不只是权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