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今年推动菜价上涨因素仍多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1日 15:1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大范围涨价潮正从农产品蔓延至日用消费品,工薪阶层难以承受巨大压力

  “涨价潮”调查

  羊城晚报记者 许静

  现象 1 农产品

  天气、农资、运费……推涨因素仍多

  一场霜冻,合作社农民两天损失十多万元;从化一万斤菜运到广州路费就要600元

  这一轮通胀中领涨的是菜价。去年12月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将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但记者了解到,今年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仍然较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月上旬50种主要食品价格变动显示,1日-10日,除白条鸭外,其他食品价格环比均未下降,蔬菜价格上涨幅度最大,豆角环比上涨达13.4%。

  寒冷天气,是造成菜价居高不下的直接原因。广州市从化清绿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张灿新告诉记者,去年12月以来,广州郊区霜冻频发,仅12月16日一场霜冻,合作社农民两天就损失了十多万元。

  日渐高企的人工、不断上涨的肥料和农药价格,都有可能推动菜价上涨。广州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营销发展部副部长马振艺告诉记者,去年农资价格走出“U” 形。以尿素为例,年初每吨1900元,5-6月降到约1500元,10月以来又升至1900-2100元。预计今年在国家调控下,价格可能会稍降。

  除此以外,油价上涨造成蔬菜运费水涨船高。记者调查了解到,广州郊区的菜农,将从化的一万斤菜运到广州,眼下光路费就要600元。

  广东省政协委员陈日远提出的“农超对接”,是广州市正在大力推进的“降菜价”的主要措施之一。去年年底,广州大型连锁超市采购商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代表现场签约,“敲定”鲜活农产品1850万吨、金额562万元。今年将有更多蔬菜通过“农超对接”渠道进入市场。

  现象2日用消费品

  大范围涨价潮正从农产品蔓延过来

  羽绒服标价,去年600元今年1000元;香港“坐地起价”,老广赴港“打酱油”效果大打折扣

  去年下半年发端于农产品的涨价,现已蔓延至日用消费品。

  在诸多涨价的消费品种类中,这个冬天另一个“涨”点是羽绒服。原材料价格翻倍,劳动力等生产成本大增,以及商家炒作“千年极寒”概念,使羽绒服价格大涨。最近想买羽绒服的网友“楚小鸭”抱怨:同牌子同样的衣服,去年标价600多元,今年则是1000元左右。

  据了解,原材料方面,今年羽绒基价从三四毛钱涨到一块四毛左右;含绒量90%的羽绒价格,从最低时每吨8万元,涨到每吨近30万元;面料价格约涨了一倍。与此同时,厂家人力水电成本涨了近80%。

  饮料、方便面等消费品价格,都正在不同程度上涨。“康师傅”日前表示全线上调饮料和瓶装水出厂价,每箱上调0.5元-1元。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两大饮料业巨头,也都可能将其可乐产品价格上调一成左右。此外,2011年第一批绿茶进入市场,价格比去年同期有所上涨。

  国内日用品价格飞升,老广甚至跑到香港“打酱油”。不过,不少经常往返粤港购物的市民反映,今年这一招效果大打折扣。因为大量内地游客赴港购物,购物天堂香港也“坐地起价”了。从2002年起每年圣诞都赴港“血拼”的广州白领Nicole告诉记者,2010年圣诞节香港商户折扣多为七折左右,往年则会打到五折甚至更低,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现象 3 工资收入

  市民普遍反映:工资涨幅跑不过CPI

  各地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但工薪群体和夹心阶层其实也难以承受通胀的巨大压力

  与全面飞升的物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民普遍反映:工资涨幅“跑不过CPI”。事实上,“涨工资”、提高个税起征点,多年来一直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由于通胀侵蚀工薪阶层钱包,涨工资将成为今年最热的话题之一。

  距上次上调仅仅过了10个月后,广东宣布再提最低工资标准,涨幅达18.6%。一年多时间内,全国已有31个省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这固然能解决部分低收入家庭的燃眉之急,但不少市民反映,中低收入人群和工薪阶层在通胀中也难以承受巨大压力。网友“真实话好”说:“如果物价每年涨3%-5%,工资涨1 %-3%有何意义?老百姓最大宗消费是看病和买房,就算是工资平均每年涨10%,但如果房价同时再涨5%,老百姓受得了吗?”

  有媒体披露,近几年珠三角企业平均发展水平超过10%,一些加工贸易企业从10年前的“手工作坊”,变身为拥有工业园区和先进生产线的大型现代化企业,然而,农民工工资增长十分缓慢,有的一线工人工资还停留在10年前水平,形成强烈反差。

  对比物价而言,职工工资的“相对下降”引起广泛关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称,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靠政府下令来提高企业职工收入,而要靠建立“谈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