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持续盈利能力成为头号杀手之后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2日 01: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周增军

  一位读者朋友打来电话,内容大致是“控诉中国证监会”。他认为,创业板的公司以非常高的市盈率发行上市,但业绩增长率却明显跟不上,导致自己这样的二级市场投资者亏了不少钱。“既然以那么高的市盈率发行,证监会就应该保证上市公司业绩的高增长”,他的语气里有着重重地愤愤不平。

  每当遇到类似的抱怨,我回应的重点通常都是落在“自负盈亏”上:市场作为一个生态链和博弈所,总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投资者参与市场,“自负盈亏”是当然前提。“盈了”,是自己高明;“亏了”,当然也怪不得别人。毕竟,即便在成熟市场,尚且存在一个钓鱼法则:15%的渔夫收获了85%的上钩之鱼。钓不到鱼的渔夫首先应该检讨的,肯定是自己的技艺。

  但是,站在一个市场观察者的角度来看,则证监会本身也并非毫无可挑剔之处,甚至可以这样说:一家拟上市公司在它的发审环节就已经深深埋下了价格扭曲的种子。举个例子,近日证监会在其网站披露了部分拟上市公司被否的原因,其中,持续盈利能力成为头号“杀手”。在我看来,这同时几乎也是在宣称,证监会发审通过的公司,其持续盈利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其发行的股票“是有质量保证的”。也就是说,经由“发审”环节,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质量进行了背书保证。

  这样说来,我们的那位读者朋友把投资亏损的板子抡在证监会身上,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理由。

  我的意思是,无论如何,在现实中,证监会都不可能具备有效鉴别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拟上市之具体公司成长性的能力。

  还是那句话,放弃“审核”,尽早实行“注册制”吧。

  《第一财经日报》全年订阅价360元